孔雀开屏歇后语一座与世界对话的城市--“景漂”国际陶艺展暨研讨会纪实 中外陶艺家共话在景德镇的陶艺创作体会-中国艺术人类学研究所

作者:admin , 分类:全部文章 , 浏览:565
一座与世界对话的城市--“景漂”国际陶艺展暨研讨会纪实 中外陶艺家共话在景德镇的陶艺创作体会-中国艺术人类学研究所


中外陶艺家共话在景德镇的陶艺创作体会
一座与世界对话的城市--“景漂”国际陶艺展暨研讨会纪实
金秋十月,由中国艺术研究院与景德镇市政府共同主办的《一座与世界对话的城市--“景漂”国际陶艺展》暨研讨会隆重开幕,这是第十四届中国景德镇国际陶瓷博览会中特色鲜明的“重头大戏”零用钱大作战 。本次活动由中国艺术研究院艺术创作研究院和景德镇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共同承办,中国艺术研究院艺术创作研究院院长朱乐耕担任具体执行人与策展人,中国艺术研究院艺术人类学研究所、方李莉求知书院作为学术支持单位。

“景漂”是近几年在景德镇兴起的一个新现象,其兴起的缘起是一方面景德镇曾是世界的瓷都,是世界上每一位陶瓷艺术家心中的“圣地”,各国的陶艺家们把到景德镇参观或做作品看成是“朝圣”;另一方面随着全球化的加速,景德镇城市的迅速发展,以及这里手工艺人的精湛技艺,完备的手工创作服务体系,丰富的原材料等优质的陶艺创作条件,吸引了全中国乃至全世界的陶艺家到景德镇做艺术创作。景德镇为外来的艺术家们提供了优质的创作环境的同时,“景漂”们也带来了许多“新理念、新创造和新技术”,各种不同文化及艺术的相互交流与交融,使这座古老的陶瓷手工艺城市重新焕发了青春,充满了新的活力。

为了能展示这些外来陶艺家们在景德镇创作的整体面貌,2017年10月17日由中国艺术研究院与景德镇市政府在景德镇中国陶瓷馆共同主办了《一座与世界对话的城市--“景漂”国际陶艺展》,展出了中国、美国、法国、英国、意大利、加拿大、澳大利亚、西班牙、葡萄牙、泰国、刚果金、缅甸、越南、荷兰、瑞典、印度、罗马尼亚、拉脱维亚、日本、韩国等20多个国家,80多位艺术家的100余件陶艺作品,这次展览体现了景德镇本土资源与世界艺术观念的探索与融合的巨大成果,在观众中引起了极大的反响。

一、研讨会的开幕式与致辞
为了更进一步的交流与探讨展出的学术成果,于10月17日上午8:30分在景德镇陶瓷大学举行了《一座与世界对话的城市--“景漂”国际陶艺展》暨研讨会,参会的有最早来到景德镇的“景漂”——著名陶艺家周国桢教授,还有来自主办单位的中国艺术研究院副院长牛根富先生,中国艺术研究院创作研究院院长朱乐耕先生,中国艺术研究院艺术人类学研究所所长方李莉女士,景德镇陶瓷大学校长宁钢先生,中国艺术研究院外事处处长程永生先生,中国艺术研究院雕塑院院长郅敏先生,中国艺术研究院外事处副处长李彤女士,中国艺术研究院文化战略中心侯样祥研究员,中国艺术研究院文化战略中心林洁博士,中国艺术研究院艺术人类学研究所王永健博士,以及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陶艺学会会长考夫曼先生,美国陶艺教育年会前主席、加州诺斯瑞奇州立大学教授帕喜·考可丝女士汤家琦,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陶艺学会理事、中国区代表周光真先生,瑞典陶艺家艾格尼斯·弗里斯(Agnes Fries)女士,东华大学环境艺术系公共艺术教研室主任赵强先生,美国的陶艺家瑞安马修·米切(Ryan Matthew Mitchell)先生,中国陶艺家金贞华女士,印度陶艺家维诺德·库玛达罗兹(Vinodkumar Daroz)先生,拉脱维亚陶艺家伊洛娜·罗密欧(Ilona Romule)女士,中国陶艺家万里雅先生,加拿大陶艺家雷菲力先生,葡萄牙陶艺家布鲁诺米格尔·马塞洛迪卡瓦略先生,刚果金陶艺家圣梅博先生棉城之窗,泰国陶艺家、泰国布拉法大学院长波罗蒂(prodee)女士和塞克森(sakesan)先生,意大利陶艺家卢斯·拉吉女士,日本陶艺家德竹秀美女士,北京理工大学教师赵斌先生,以及华南理工大学教授、华南理工大学陶瓷文化研究所所长黄修林先生,湖北美术学院雕塑系副主任陈君先生,湖北美术学院陶艺专业教师张学龙先生,孔雀开屏歇后语桂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美术系教授梁铂先生,中国陶艺家林朗明先生,荷兰陶艺家巴布丝·哈宁(Babs Haenen)女士,罗马尼亚陶艺家弗拉德·巴萨拉布(Vlad Basarab)先生,美国明尼苏达大学教授杰姆·克鲁葛(James Klueg)先生,美国中密苏里州立大学教授乔伊丝·乔布隆斯基(Joyce Jablonski)先生,美国加州陶泥公司总裁迈特·胡格兰(Matt Hoogland)先生、美国陶艺家卡里斯蒂·威特曼女士,法国陶艺家席琳·萨洛蒙女士等。另外还有很多慕名而来的中国陶艺家以及景德镇陶瓷大学以及湖北美术学院和中国艺术研究院的师生们近200人左右。


在会议的开幕式上景德镇陶瓷大学宁钢校长代表东道主向参会的艺术家们致了欢迎词。他在欢迎词中讲道:“景德镇陶瓷大学是有着百年办学历史的、全国唯一的一所陶瓷大学,是陶瓷专门人才的培养基地和摇篮,现已发展成为全国乃至世界文化艺术交流、陶瓷人才培养和科技创新的重要基地,陶瓷大学努力推动着国际陶瓷艺术的交流。本次盛大的国际陶艺交流活动也正是一次跨国界、跨民族、跨文化的交流。勇于创新,敢于拼搏,是陶大人正是而建设国内外有重要影响的高水准的陶瓷大学而努力奋斗。
这次研讨会是我校从学术的角度,站在全球化的高度,搭建知识与艺术家和研究学者为主体的讨论平台。希望这次研讨会成为具有宽广的国际视野和高度的学术盛宴。再次预祝本次活动取得圆满成功!希望研讨会对瓷都的艺术陶瓷创作、发展,尤其是对瓷都的产业发展取得很好的推动作用。”

接下来,中国艺术研究院牛根富副院长代表主办单位致辞。他说道:“非常高兴受中国艺术研究院连辑院长的委托,来参加今天的国际研讨会。首先我代表中国艺术研究院向研讨会的召开表示热烈的祝贺!在这里我见到了来自世界许多国家的陶瓷艺术家。是什么能使大家超越国度,跨越海洋山川,聚集在一起,我想答案一定是对陶瓷艺术的追求。因为陶瓷艺术记忆着人类历史的文明与进步,陶瓷艺术渗透着全球各个民族多元文化的基因,陶瓷艺术也反映出多彩的各种社会形态。由此,陶瓷艺术成为每一位在座艺术家传播人类精神的追求。我相信,今天的研讨会将是一场精彩的、多重文化对话的交流。在你、我、他的互动中随心所欲造句,开辟陶瓷艺术新境界、实现陶瓷艺术国际间的新融合、新发展、新进步。最后,预祝研讨会取得圆满成功!”


由于这次来参会的国外陶艺家有许多是来自“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而景德镇是当年“一带一路”陶瓷贸易的主要城市,为了加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陶艺家之间相互交流与合作,中国艺术研究院牛根富副院长在致开幕辞的同时还宣读了由中国艺术研究院提出的《有关建立“一带一路”陶艺家工作机制的倡议》,他宣读的倡议书得到了会场上的各国陶艺家们的热烈响应,大家纷纷签字表示支持。

最后是两位来自国外陶艺家组织代表的发言,第一位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陶艺学会会长考夫曼先生代表他所领导的机构对这次活动的举行表示祝贺,他在致辞中说道:“我觉得景德镇是一个非常特殊的地方,它非常愿意去邀请学生、学者、包括驻场艺术家来到景德镇做艺术创作限制级霸宠,并乐于做这种盛大的对外交流活动,我觉得这是非常好的。国际陶艺学会有一个很重要的目的,就是去促进各方的交流,其中包括艺术家、策展人、艺术评论家、作者、艺术学家、学者、画廊等等,因此,在这一方面我们的许多目标是有许多共同之处的。今年6月份的时候泰剧七里香,我在北京和朱乐耕教授见面,当时他热情的邀请我来参加这次陶艺界的盛会,我非常恭喜我们能在景德镇办这样的国际盛会,也预祝:此次陶瓷博览会和陶瓷论坛能够取得圆满成功!”

第二位致辞的是美国陶艺教育年会前主席帕喜·考可丝女士,她说:“我代表的是美国陶艺教育年会祝贺此次盛会的召开小白船简谱!也非常感谢主办方能够邀请我来到这样一个有着丰富历史文化而且美丽的地方,我觉得来到景德镇以后,受到了很多的灵感启发。我发现在这里,大家都对陶瓷艺术充满着热爱,而且我们能够开展文化艺术的交流,让这个世界变得更加的友好,也让我们感受到自己是一个全球的公民。我很高兴能够来到这来参加此次盛会,我也希望你们明年能够来参加在美国举办的美国陶艺教育年会,非常感谢!”

二、研讨会的发言与总结
本次学术研讨会邀请了中国艺术研究院艺术人类学研究所所长,中国艺术人类学学会会长方李莉研究员作为学术主持。方李莉研究员追踪研究景德镇20年,从2008年开始关注景德镇的“景漂”现象,带领一个学术团队长期研究景德镇,做了大量在景德镇做创作的国内外陶艺家的访谈。2012年受纽约华美促进社的中国美术馆的邀请,与哈佛大学前陶艺中心主任合作担任《新瓷(New China):景德镇陶瓷艺术展(1912-2012)》策展人,此次展览第一次展出了来自世界不同国家和地区的当代陶艺家在景德镇创做的作品,也是第一次在国际当代艺术舞台上使用“景漂”这个词句,展览期间方李莉研究员在纽约先后做了5场讲演,通过作品和讲演让观众们看到了景德镇的百年变迁,也了解到今天的中国和今天的景德镇所发生的巨大变化。方李莉研究员是第一个从艺术人类学的角度关注和研究景德镇“景漂”的学者,因此骑士的沙丘,请她作为此次展览的学术支持和主持研讨会是再合适不过的人选,同时也增添了研讨会的学术含量。
做主题发言的一共有14位中外陶艺家,他们在各自的发言中贷易查官网,展示了自己在景德镇所创作的作品,谈到了自己作品的创作理念与表现形式,还有材料及技艺是如何受到景德镇这方土地的影响,更重要的是这座城市的文化和生活方式给予自己全新的感受,并改变了自己的许多文化观念等。会议开得非常的热烈,一直到12点半发言才全部结束。
最后,作为会议的主持兼评议人方李莉研究员对于会议进行了全面的总结,通过她的总结发言我们可以了解到整个研讨会发言的大致内容,总结内容如下:
以上11位艺术家的发言非常精彩t5687,其实在座的还有很多中外著名陶艺家。本来应该邀请他们也上来讲一讲,包括周国桢先生,是最早的一位“景漂”之一,但因为时间已经很晚了(已经中午十二点半),今天发言到此为止。最后我做一个简短的总结,没有总结到的还请大家多包涵。
首先是来自瑞典的自由陶艺家艾格尼斯·弗里斯(Agnes Fries),她在发言中谈到,她是2008年到景德镇,9年间她亲眼目睹了景德镇的巨大变化,最深体会就是景德镇人身上血液里就有“瓷”这样的成分,整座城市都与陶瓷有关。她在景德镇创作期间,和当地的工匠有过很多的合作,林正宏甚至学会了用当地的材料来做各种的陶瓷工具。她用景德镇的釉上彩做她的作品,形成了她的作品的风格特点,在景德镇做的作品相比她以前的作品有了很大的改变。这种改变与景德镇当地的材料和技艺的运用有很大的关系。

来自中国的陶艺家赵强在发言中谈到,他是出身于江南的小镇,家乡与景德镇有很多的相似之处。他在创作中用景德镇的青花技法,以及各种色釉的窑变来表达,他的以水与阳光,以及山石等题材的作品。这座城市不仅为他提供了技艺和原料,当地的自然风光也为他的创作提供了许多灵感。

来自美国的陶艺家瑞安马修·米切(Ryan Matthew Mitchell),有一个外号叫“煤球”主要是与他的名字发音相似,他受聘于陶溪川的国际工作室,任艺术总监和策展人,由于长期在景德镇工作和生活,所以他称自己为“镇巴佬”津乐园。他的讨论不像是一个艺术家,而是像一个很有思想的政治家。他的发言令我印象最深刻的一句话,就是他认为:手工艺是可以颠覆现代化的一种手段。在对现代化反思的后现代思潮中,他的这一观点是值得关注的。他谈到,他到景德镇来不仅想作为一个陶艺家来创作,而更是来享受那种景德镇人的自由而又比较缓慢的手艺人的生活。他认为,对每个人来讲其实做什么作品写什么东西在哪里都不重要,最重要的是如何去生活。

谈到作为一种手艺人的生活方式,我印象最深刻的是来自中国的陶艺家金贞华的发言,她是今天在这里发言年龄最小的一位陶艺家。她展示的个人作品与她创作过程和心境息息相关,把我们带到了一种慢节奏、人与自然亲近的生活感悟之中。她曾经是一个“北漂”任宰范,而到现在却变成 “景漂”,她每天都在与各种植物花卉对话,以植物的各种自然形态来作为她的表现对象,形成了自己作品特有的风格。最重要的是,她在景德镇寻找一种平静的,但精神却达到高度自由的心境和生活方式,我觉得这是非常重要的。

还有来自印度的陶艺家维诺德·库玛达罗兹(Vinodkumar Daroz)先生的发言也非常有意思。印度和中国很像,都属于古老的,慢节奏生活的国家。他做的作品许多都来自于印度的传统宗教,他的作品大都是放在各种生活的和公共的空间中,他让作品与不同的空间融为一体。

来自拉脱维亚的陶艺家伊洛娜·罗密欧(Ilona Romule)女士,她的发言也非常有意思傅经年,她从建筑里找灵感,创作与建筑有关的雕塑。她通过雕塑探讨作品并挖掘东西方人不一样的空间观念,而她的这些作品又通过景德镇的高温瓷质得到了很好的表现。

来自中国的万里雅先生,他是一位观念陶艺家,也是一个很风趣的人,通过他作品的PPT演示给人留下了很深的印象,他有一个非常伟大的目标,就是要活到一百岁,为此蓝脚鲣鸟,他在作品中为自己的一百岁立了一个碑,他不仅是把自己的寿命拉的很长,他在空间中行走的足迹也很远,他曾经是一名海员,环游过整个世界。他用一件景德镇清官窑做成的巨大台灯的作品,给我们讲了一个非常有趣的故事,景德镇的一件官窑瓷器,到了欧洲,因为没人认识它的价值,就被当成了一个台灯的底座。识货人发现了它,送到拍卖行,才发现其价值竟然是四千万人民币。启用这件作品体现了一件物品是在不断的再造与挪用中变化着其价值。为此,他来到景德镇,用景德镇传统的技艺与材料将这座台灯放大,使其成为一件富有寓意性的当代陶艺作品。

来自荷兰的陶艺家巴布丝·哈宁(Babs Haenen)女士,她2010年来到景德镇做陶瓷。她让我们看到了景德镇的瓷器与荷兰瓷器之间的关系(明清时期荷兰商人是景德镇瓷器的最大买家,同时景德镇的青花瓷对荷兰文化的影响也最大,许多青花纹样和蓝白两色,已经深深地渗透到荷兰文化与生活中的方方面面)。她在景德镇,与当地工匠合作,完成了许多具有中国味道的作品,在这里我们看到文化和艺术在相互不断学习中得到发展。

来自美国陶艺家周光真先生的发言,让我大开眼界,他发言的题目是《“景漂”时代景德镇的关键词》。发言中的关键词很多,但最主要的关键词“一带一路”,他讲,“一带一路”最重要的意义是谋划和建构人类利共同体。在这样的共同体中,每个人身上都带有了不同的地域特点,这是一个真正的全球化时代,他认为,以后再也没有了真正的local people。因此,他认为,我们每位在景德镇做作品和生活的陶艺家都是景德镇人。他还提议,今后我们可以用大数据来统计全世界到底有多少烧制瓷器的窑口,有多少制作陶瓷的工人,给我们提供了多少不同的陶瓷器具。他发言的许多内容都与全球化、互联网有关系,为我们展示了一个新时代的视野,让我们重新思考景德镇的未来发展,以及景德镇与世界构成的新关系。

来自罗马尼亚的弗拉德·巴萨拉布(Vlad Basarab)先生,他是这里唯一一位有博士学位的陶艺家,所以,他做的作品也非常赋有哲学性。他用哲学家福柯提出的知识考古的理念,做了系列的观念性作品。他在景德镇完成了系列的作品,其将陶瓷做成各种书,然后让这些陶瓷书不断融化和再构成,让我们看到地球上的文化是一个不断的融合和再造的过程。


最后是朱乐耕先生所做的演讲,他是这里身份最复杂的陶艺家,他既是景德镇人,又是“景漂”,现在又成为了“景归”。他虽然在北京工作,但是人在北京,心系景德镇。他说,是景德镇的泥巴粘住了他的脚,他永远离不开这片土地,所以,多年来,他不断的往返北京和景德镇之间。在发言中,他展示了他的创作,许多在景德镇完成的,但被放置在不同城市建筑空间环境中的巨大陶艺作品,让我们看到了景德镇陶瓷材质和技艺可以扩展的多种可能性。
以上每位陶艺家都通过自己的作品创作,围绕对景德镇这座城市的看法做了精彩的发言。通过发言,我们可以总结出三个特点:第一,我们发现来到景德镇的“景漂”,最早的是2006年,然后是2007、2008年的比较多,然后到2010年以后就更多了,这也说明了景德镇在国际上的影响是在日益的增强。而且我们还看到在景德镇提供给国外驻场陶艺家的空间越来越多。第二,以往参展的陶艺家大多是来自欧美国家,但这一次除了欧美国家的陶艺家们,新出现了许多来自泰国、越南、印度、缅甸、拉脱维亚等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陶艺家,当然还有非洲的刚果金,东欧的罗马尼亚等国家的陶艺家,说明在“一带一路”的带动下中国的国际影响力越来越大,越来越多国家的艺术家都向往到中国来交流。第三,在大家的发言中我们还看到当今的景德镇再次成为了世界陶瓷艺术的中心,其用它宽广的胸怀拥抱和接纳了来自世界各国的陶艺家,它从历史上积淀下来的特有的技艺和陶瓷手工艺制作体系给来自不同地区和国家的陶艺家们提供了许多创作条件,所以,不少陶艺家发言时,都谈到景德镇是陶艺家们创作的天堂。第四、景德镇的自然环境和陶瓷手工艺文化不仅给了许多外来艺术家灵感,还让他们感受到了一种自由的慢节奏生活方式。让他们觉得景德镇是可以让艺术家们孵化理想的地方口袋通官网,它不会让艺术家们一夜暴富,但却永远让艺术家们充满期待和创作的灵感。
时间有限,我的主持和总结到此结束。谢谢大家!
三、尾声
研讨会结束了,隆重的研讨会开幕式,各位艺术家们的精彩发言,方李莉研究员高屋建瓴的学术总结,让陶艺家和前来旁听的景德镇陶瓷大学的学生们异常兴奋,研讨会结束时已经是下午1点了,但大家并没有感到疲劳和饥饿,因为下午一个更加吸引眼球的艺术盛宴即将拉开帷幕。相信此次展览和研讨会将会载入景德镇的史册,为景德镇这座城市的发展展开了一个新的篇章,也为世界所有到景德镇来创作的陶艺家们搭建了一个国际性的舞台g7051,让大家每年都可以来这里展示自己的作品和才华。最后,如果通过这次展览和研讨促成了“一带一路”国际陶艺家联盟的形成,那么陶艺家们可以从景德镇再次出发和“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形成文化的往来和国际的交流,通过陶瓷艺术的交流和发展促进世界经济和文化的进一步繁荣,构成一个陶瓷艺术的世界共同体。


文章归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