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急如焚造句一家四代人的老建筑社情怀-海西大田

作者:admin , 分类:全部文章 , 浏览:565
一家四代人的老建筑社情怀-海西大田

游客参观老建筑社记忆展览

老建筑社的工人们

妇女班师徒(后排中间为黄行涛母亲林桂玉)
●林生钟/文 高启建/图每一个行业都有属于自己的记忆,就像春华秋实积淀了生命成长的年轮!在大田,有这样的一个企业:从1950年成立“工业工会委员会”开始,到1954年组建“木器建筑生产合作社”,及其之后的“地方国营建筑工程处”“大田县建筑工程公司”“福建省益建建筑工程有限公司”“海颐建筑有限公司”……名称虽数次变更,梦想却一脉相承,凤凰涅槃,一代又一代人只为了实现“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建筑社记忆里的祖辈风和日丽的早春上午,阳光洒满了大田县城建山路上的小区,里面住着“建筑社”职工东四民芳。墙皮斑驳的楼下,一栋面积不大的平房里,70后老员工黄行涛,正在整理许多旧木器和旧工具。小屋诗意盎然,取名“建筑社记忆”,既是展厅,也是休息室银票网官网。看那些留在展柜里的老物件,哪怕是一张发黄的照片,都能引起参观者对这家老企业的怀念道统传承系统。割舍不断的情感中,有血汗、信念、嘱托,历史在这一刻和心灵触碰。老建筑社组建之初只有20多个工人,慕承和他们来自民间,从事各类工程建造。转为国营单位后,建筑社的地位提高暴风虎坦克,要有公社(乡镇)书记这一级别的人,才能担任领导。首任书记徐景云,转业前是营职干部,后来又直接从社书记的任上,调往县法院当院长;紧接其后的建筑社书记李兰秀、杨钦凤,分别由建成公社党委书记及文江公社党委书记转任。黄行涛一家三代人都在建筑社里打拼,祖父黄平足是打天下的第一批人,父亲“守江山”做过公司经理,他自己刚走上工作岗位时也在这里做学徒。因为这份情感,企业在2005年改制时,他不惜花费超出百万元的资金,通过竞标接过了接力棒,带着老企业的技术骨干继续创业。在当年,这笔钱对于一个才30岁的年轻人来说,可谓是天文数字。在展览室里,有一对五只脚的小圆凳全部木件卯榫,没用一枚铁钉。这是黄行涛特意摆放上去的,它们就是他祖父的作品。说起祖父,黄行涛的脸上挂满了自豪。祖父原籍浙江平阳县,本是个四海为家的木工艺人,1950年随同乡苏立宗来到大田,共同组建了建筑社,是缔造者之一慈心渡鬼。祖父手艺好,做的家具主顾们喜欢。永安有户人家,要他收自家的孩子为徒虎步关右,答应长期供养。这在当时叫“收徒糊口”,是一种谋生方式。但视声誉如生命的黄行涛祖父,不愿教悟性不高的徒弟,拒绝了人家的美意。祖父在清流认识了祖母。那是一段感人肺腑的故事!1942年日军轰炸潮州,生在广东潮州的祖母与家人失散,只身一人流落到福建清流。他们俩相爱后,祖母跟着祖父挑起行李和工具箱,继续辗转流浪。到了大田定居下来,祖母得知弟妹都在战火中生存了下来,年幼的弟弟是被解放军救走的,他们最终都联系上了。黄平足从一开始就负责建筑社里的生产,除了打家具,他还做“细木”门窗、“粗木”搭屋架。驼峰状的檩梁,支撑着屋顶重量,祖父凭借自己掌握的技能梁平论坛网,熟练地搭建起了无数大跨度的木房子。在早期承建的文江粮库中,他们采取4支点,搭过16米跨度的木屋架;1958年建县瓷厂,他们又用4支点24米跨度的木屋结构施工技术,改变车间空间跨度受木材长度的限制。父亲和“工二代”父亲黄水增在同安一中高中毕业后,子承父业,在建筑社里干起了拉板车、绑钢筋和做木工的活。吃苦耐劳又好学上进的父亲,平时肯钻研,只要有培训机会,无论天南地北,都义无反顾地打起背包出发,一去就是几个月。因此,他很快从一名普通的工人,成长为施工队长、公司副经理、经理。他做事情一向踏实,一步一个脚印,不仅学会了建筑设计,还能独立施工组织,担任过像大田一中科学楼建设项目、明代镇东桥修复等在当时属于重大的施工项目,并且取得了“工业与民用建筑类”工程师职称。县城建公园365级台阶时,时间紧,任务重并州之剑,施工条件又差,依山而建的陡坡基底全部要砌斜石,整个工程稍有偏差就会全部崩溃。父亲一刻不停地奔走在现场,午饭都是家人送。那时候的人们好面子,为了不给已经是单位骨干的丈夫丢脸,母亲送饭时一定要煎个鸡蛋,或者在米饭上盖一片薄薄的肉。因为是外来户,不像当地居民那样,或多或少有自留地可以种菜,家里的用度全靠工资收入和凭票购买。省吃俭用的父亲,等饭吃到了最后一口,才舍得把肉一起吃掉。黄水增是三明市劳动模范,那些年,他和工人们就吃在工地上,没有午休,所有人都兢兢业业、勤勤恳恳。虽然,工地离家的距离不到500米。母亲也是建筑社的一员,这群干起活来丝毫不让须眉的女中豪杰,曾经在男工人都被派往外地搞基建时,姐妹们自己组成了“妇女班”,先后建造起了县政府后楼、邮电宿舍楼等工程,发挥出女性也顶半边天的作用。在更名后的“大田县建筑工程公司”里,建筑社的工人们从学徒做起,一路走来直到退休,把青春都奉献给了自己钟爱的事业。以前没有地方住,大伙就搭草棚做宿舍;没有办公场所,工人们自己动手建工棚。就是这样的队伍,县里在1983年动工兴建白岩公园时,他们捐建了小火车和400米长的轨道豫北监狱。以建筑传承人的名义在三个兄弟中,黄行涛的排行最小,也是最淘气的一个,从不把学习放在心上。但他们从小生长在建筑家庭的氛围里,受父辈和祖父的熏陶,长大都爱建筑这一行。大哥学习成绩优异,大学报考了重庆建筑工程学院,在学校读完硕士,毕业后任厦门工业设计院总工程师;二哥在三明大学也是攻读工业与民用建筑专业,毕业后分配到了大田县建筑设计院上班。对这个1975年出生的小儿子飞讯vpn,父亲很不放心,怕他长大后谋生无门。黄行涛17岁开始跟母亲学做油漆工,几经锻炼,后来去厦门鹭江大学深造,同样也取得了工程师职称。1994年,还在实习期间的黄行涛,独立施工县总工会大楼池舒欣,那时他才20岁深寒食人兽,是全行业里最年轻的施工员。1995年,黄行涛回到建筑公司担任施工助理,配合建造大田县城第一座地标性建筑——12层高的“建行大楼”。公司试行业务承包经营,意气风发的年轻人第一个下海吃螃蟹。1998年他承包南湖针织厂建设,这个县里的重点项目,五层楼有两栋,大跨度厂房一栋,含内外装修与户外门头配套建设,工期定为135天。适逢春节,冬季施工浇筑的水泥不易硬化,县里分管工业和外经工作的两位副书记非常担心。为了确保工期,黄行涛不计成本,投入了大量模板和支撑,承诺4天建好一层,20天大楼封顶李凉。领导说你如果能按时完工,到时候给你们放鞭炮。在规定的时间里,工程如期封顶。凌晨一点,黄行涛打电话给领导报喜,一位副书记真的赶到现场,大家在寒夜里煮起了家酿米酒庆贺。接手老单位组建新公司后的10年间,黄行涛和他的团队转战各地,承建了清流县“天芳悦潭温泉度假村”、将乐县“日照东门”项目擂茶广场工程……完成的工程造价近10亿元李贻伟,实现纳税5000多万元。倾情建筑事业,打造企业品牌,一栋栋高楼大厦在黄行涛的手里拔地而起极品草根。不仅如此,侄子黄晨阳也加入到建筑行业来。这位当年厦门双十中学高考的理科状元,在《新生梦想秀》剧本里描绘:我的家族是木工世家,当初我毫不犹豫地选择了土木系,就是因为与家族事业息息相关,我的先辈们都有一个共同的身份叫木工。小时候,太爷爷制作的木床简直就是工艺品,床沿上雕刻了各种图案,既有岁寒三友,又有驷马奔腾,蚊帐架的花草比“科林斯”风格还更加漂亮。在2017年清华大学第23届结构设计大赛《筑壳记》上,心急如焚造句黄晨阳的作品夺得新生组一等奖。中国古代的建筑史是土木的历史,相比于西方的石头,木材耐久度低。但吴良镛先生指出:我们中国人追求的不是物质上的永恒,而是精神上的永恒。“结构有型,梦想无限!”无论是作为土木工程师,还是木工,黄晨阳只想和他的叔叔黄行涛一样,不辜负先辈们创造的智慧成果,将他们的技艺和梦想传承下去。老建筑社的老员工黄行涛,还在继续搜寻着与建筑社有关的器物和资料,一边马不停蹄地赶赴各地,去看望随子女迁居的“叔叔”“阿姨”或者他们的后人。黄行涛只想给自己、也给工友们留下一些可以寻根的记忆,记住建筑社。
?
来源:《三明日报》
文章归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