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动胶纸切割机【聚焦产业扶贫】汉阴县沿汉江流域富硒茶产业发展调查报告-汉阴脱贫攻坚

作者:admin , 分类:全部文章 , 浏览:462

【聚焦产业扶贫】汉阴县沿汉江流域富硒茶产业发展调查报告-汉阴脱贫攻坚


汉阴县漩涡镇、汉阳镇贫困人口多,深度贫困村多,是全县脱贫攻坚“硬骨头中的硬骨头知果果。如何因地制宜发展该区域产业,突出特色,培育群众增收致富的中长期产业?近期我们就汉阴县汉江流域漩涡镇、汉阳镇富硒茶产业现状、下一步发展潜力和方向进行了专题调查。

一、汉阴县沿汉江流域茶产业发展现状
(一)茶园面积和产量逐年增长。1979年两镇茶园面积1.36万亩,年产茶9.5吨;2017年两镇面积茶园达14498亩,年产茶74吨。其中漩涡镇7319亩,产茶48吨。汉阳镇茶园面积7179亩,产茶26吨,两镇茶产业已经成为继粮油、畜牧后的农业第三大产业。

(二)农业新型经营主体带动作用初步显现。漩涡、汉阳两镇在漩涡堰坪茶厂、杜家垭茶厂、群英茶叶专业合作社、汉阳灵宝富硒茶叶公司、汉阴县嘉木田园生态农业科技有限责任公司等一批龙头企业的带动下,运用“公司+基地+农户”的发展模式,通过积极改造低产茶园,加大良种引进、繁育、推广力度,大力推进农业标准化建设进程,建立了100亩以上标准化茶叶示范区4处,培育市级园区5个,县级园区5个。茶园科学管理水平不断提高。走“产+销”一条龙的发展道路埃尔隆德,有力带动了两镇茶产业发展。

(三)适宜种茶土地资源丰富张基河,发展潜力大。通过对沿汉江流域茶产业调查情况看,漩涡镇有耕地50876.7亩,现有10个农业经营主体和各村自主发展茶园共7319亩 ,镇村计划发展11016.7亩;汉阳镇有耕地42646.5亩,有7个经营主体和各村发展茶园面积7179亩 ,计划发展7510亩。两镇群众和能人大户对发展茶产业积极性高,两镇共可发展茶园18526.7亩,总面积达到3.3万亩,将占据汉阴茶产业基地“半壁江山”。
二、汉阴县沿汉江流域茶产业发展的优势分析
(一)地缘区位优势。在全市建设富硒茶产业联盟、聚力打造“安康绿、安康红”富硒茶大品牌的背景下,建设汉阴沿江流域富硒茶产业带,南联紫阳富硒茶产业带、北接石泉后柳全域旅游区,借力紫阳富硒茶品牌优势和石泉后柳生态旅游人气,“借船出海”打造“安康石紫岚路沿江10万亩富硒茶产业示范区”是我县富硒茶发展的未来方向。同时汉阴县位于三条交通要道(316国道和阳安铁路、十天高速公路)要冲,县境内有高速出口3处,地处陕南三市几何中心,东联商洛、南接十堰,西至汉中,北达西咸一体化新区,形成3小时高速路交通圈。县内建有日吞吐量200吨的物流园区,规划在建汉阴通用机场和汉阴物流园区,交通条件异常便捷。独特的地缘优势和交通区位优势为我县沿江富硒茶产业带突破发展创造了难得的历史机遇。

(二)绿色生态优势。汉阴县沿汉江流域茶产业带,地处秦巴山腹地,属北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区,年平均气温15.1℃,无霜期258天,降水量782毫米,日照1876小时,汉江境内流长21公里,两镇海拔120-2300米,降水丰富,空气湿度大,云雾多,符合“高山好水出好茶”环境要求。两镇同时是南水北调工程水源保护地和涵养地,无工矿企业污染,水和空气洁净,土壤有机质含量高,40%的土壤硒含量达到中硒资源禀赋,还有一定量的偏硅酸、锌等微量元素。所产茶叶芳香物质、氨基酸等含量高,具有“香高、味浓、耐冲泡、形美、保健”的特点,是生产无公害、有机茶的最佳适生区,具有发展绿色富硒有机茶、出口茶的绝好基础。

(三)历史人文优势。汉阴县种茶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种茶历史可追溯到3000年前,早在公元前1135年王泫伊,巴蜀所产之茶就被列为贡品。茶圣陆羽的《茶经》和李肇的《新唐书地理志》收录的唐代50余种名茶中,将汉阴“茶牙”列为上品,《唐书》有“茶牙产于金州汉阴郡”的记载。唐代时期,沿汉江流域的山南道茶成为朝廷贡品,与毗邻的紫阳、镇巴、西乡共同打造了“陕茶之乡”的美誉,并沿丝绸之路,远输西域各国。

(四)茶旅结合优势。汉阴凤凰山国家森林公园多景点分布在漩涡镇和汉阳镇地境内东鹏地产,汉江景区景色优美,诗情画意。被命名为“国家级水利风景区、陕西省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十大新发现”的历史文化遗产—-凤堰明清万亩古梯田3A级景区,梯田密集、阡陌纵横,线条流畅,山高水长,板屋交错形成独特的梯田人文景观;景区内水源丰富,空气湿润,云蒸霞霭,形成浩瀚的云海,宛如人间仙境。成为周边省市旅游观光、休闲养生、文艺创作圣地。冯溪得天独厚的生态旅游资源,通过建设富硒茶园,将茶园镶嵌在景点中,将茶产业与旅游业结合起来,综合休闲康养、山水民宿等其他产业,形成茶叶为主题、山水生态为基础、文化旅游为灵魂的汉阴沿江富硒茶产业带,凸现现代茶叶多元产业功能,由单纯的茶产业向二三产业延伸,丰富旅游业态,提升旅游品质,前景大好。

三、汉阴县沿汉江流域茶产业发展目前存在的问题
(一)思想认识不到位。两镇没有充分认识到发展沿汉江流域富硒茶产业发展是落实习总书记“青山绿水就是金山银山”重要指示的最强劲体现;没有认真分析两镇独有的地缘潜力和优势;没有充分认识发展沿江富硒茶产业带是结合两镇实际促进当地群众脱贫致富奔小康的最强抓手。发展思路尚不明晰,规划尚不到位,“捧着金饭碗要饭吃”。

(二)基地建设不平衡。茶叶种植面积虽提高很快,但投产茶园面积小,茶园同质化严重,产品大同小异,产品竞争力及品牌影响力有待提高;部分茶园业主尚处于起步阶段,小规模生产与大市场、大流通的矛盾存在;缺乏对富硒茶品牌的策划、宣传和培育,产品标准化程度低,市场化程度低。“市场+园区+业主+基地”的市场化经营体系不健全。

(三)投资融资机制不灵活。我县部分茶业园区业主资金实力不强大,导致对茶园投入不足,加之茶叶建园投资大,见效慢。县本级财力有限,对经营主体扶持力度不强,省市专项资金支持有限大,少数园区由于缺少资金支持,投入跟不上,管理跟不上,规模上不去,效益发挥不明显。

(四)龙头带动和科技支撑体系不健全。两镇茶企数量不少,但大多没有形成连接紧密的产业链,具有示范带动作用的龙头茶企少,营销手段滞后,销售网络不健全noc大赛。茶企和园区科技研发投入不足,市场开发力度不足,茶园管理人才、市场营销人才匮乏封神记漫画。虽有一些专家驻点指导,但距全程化、精细化指导,长效性谋划还有一定的差距。急需高水平的专家团队从建园、品种选育、茶叶加工、品牌打造、市场营销方面进行全方位的指导。
四、大力发展汉阴县沿汉江富硒茶产业的建议
(一)着力在深化发展共识上下功夫。充分认识县政府提出的“建设茶叶强县,打造十亿产业”的目标的重要性,成立县沿江富硒茶产业带建设领导小组,采取政策引导、龙头引领、品牌发展,科技文化双轮驱动,产学研协同推进变身战士阿龙,把发展茶产业作为两镇实施“精准扶贫、乡村振兴”的支柱产业来抓。统筹推进茶园建设、标准化茶叶生产、富硒茶品牌整合塑造、茶文化宣传弘扬,加强对茶产业发展的总体规划,力争尽快建成“汉阴沿江富硒茶发展示范区”。

(二)着力在生态兴茶下功夫。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高山云雾出好茶,森林和水域的互动,在汉江汉阴段表现最为突出,江面最宽处达100多米,形成漩涡、汉阳两镇3万亩水域景区,加上凤凰云海、双龙戏水、凤江日出、堰坪落日、凤江茶园、群英晨曦、漩涡风情、花屋情缘、石寨遗风、凤饮东河等“一线四区十点”特色景点,形成漩涡、汉阳两镇独特的生态景观优势。两镇四季分明,湿润温和,雨量充沛,土壤微酸,是种茶的“黄金纬度带”,奠定了生产优质绿茶、红茶、黑茶、黄茶、白茶的基础。重点发展汉阴沿汉江富硒最适种茶区域,优化茶园生态,实现“大山大水,生态兴茶”将大有可为。

(三)着力在科技兴茶上下功夫自动胶纸切割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好茶自己会说话,好品种改变产业发展进程。目前有汉阴嘉木田园充分挖掘汉阴富硒绿茶、黄叶茶、紫叶茶和特色花香型茶树品种四大特色珍稀优异种质资源,采用系统育种和杂交育种方法,通过“冠军品种,营养钵苗,有机栽培,绿色防控”,选育出优异品种4个,引进优良品种4个,在漩涡镇朝阳村示范种植成功,为沿江富硒茶产业带发展先行先试,奠定品牌基础。堰坪、杜家垭、长岭、天宝山等茶企,要加大茶艺融合创新和加工装备的改造升级,实现茶叶加工的清洁化、机械化、自动化,并向智能化迈进。鼓励各茶企加强与安康学院、安康富硒研究院就科技兴茶“五个一工程”、安康富硒茶“优质高效十大技术集成、倍增计划”等科技项目的产学研合作,以科技引领全县茶业突破发展。

(四)着力在品牌兴茶上下功夫东道汝窑。产品经营是一分一分地赚,品牌经营是一毛一毛地赚宝嘉康蒂。积极响应市政府主导的“安康红、安康绿”富硒大品牌,建立“安康富硒茶(公用品牌)+企业商标(母子商标)”品牌管理体系。实施“标准化基地建设、标准化生产提升、品牌战略营销”三大计划,立足“高端产品立品牌,中端产品赚利润,大众产品打市场”定位,发挥汉阴富硒茶“养颜、养胃、降糖、润肺”四大功效,培育差异化、特色化绿色品牌5个,到2020年将安康·汉阴沿汉江富硒茶打造成闻名全省的品牌和全省驰名商标,实现“亿元品牌”的战略突围。

(五)着力在人文兴茶上下功夫。人才是第一资源,茶文化是茶产业的灵魂。汉阴种茶有3000年历史,唐书等历史文献有记载,要充分挖掘汉阴沿江茶叶产业带3000年历史人文史料记载,挖掘汉阴富硒茶深厚产业文化底蕴,引入茶产业高端人才,吸引知名人士为汉阴茶旅结合代言,形成独特的“富硒茶+人文”市场竞争优势。“变产区为景区、变茶园为公园、变劳动为运动、变产品为商品”,茶旅文深度融合,大兴茶庄园,以茶促旅,以旅促茶,全域旅游香肠舞。 

(六)着力在龙头兴茶上下功夫。大者恒大,强者恒强。企业兴则茶业兴。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汉阴茶面积、销量、销售额、市场占有率居全市前列,属省级重点县斗仙好玩吗,品牌引领作用发挥明显。历经市场洗礼和改革激荡,进入新时代,两镇必须在打造“沿汉江富硒茶业产业带”着重发力,建设3-5个千万级以上茶业龙头企业,带动汉阴县富硒茶浴火重生,厚积薄发,实现弯道超车。

新闻来源:县农林科技局
主编:吴小平
副主编:吴静文
编辑:邓永新

请记住我们的投稿邮箱是hytpgjzhb@163.com

文章归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