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应急办一本好书惊醒沉睡的灵魂,从此不再跪着读书-老田语文

作者:admin , 分类:全部文章 , 浏览:554
一本好书惊醒沉睡的灵魂,广东省应急办从此不再跪着读书-老田语文

不敢说自己“读书破万卷”,也不敢说自己“熟读而精思”,只是在有生之年略微读了一些书,大概了解了一些故事,连带着“八卦”了些许古人的生平。
“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人生短暂而书海无涯,就算皓首也难以穷经,更何况跪倒在圣贤座下,匍匐于世俗之中,执着于钦定经典,点灯熬油,搜肠刮肚,斟字酌句只为给伟大的思想再缀上哪怕一点点卑微的注脚,如此低贱地跪着读书,如何能读出一个丰盈的灵魂?这般低贱地跪着读书,岂不浪费生命,蹉跎人生?
好在天赐机缘,自己被一本奇书震惊,从此懂的往昔之愚妄,明白了站着读书的意义,知道了什么才是真正值得我花费时间去用心品读的好书,也真正明白了培根《谈读书》中所阐述的道理“有的书只要读其中一部分,有的书只需读梗概,而对于少数好书,则要精读,细读,反复读。”这本书就是《1984》。

早就听说“反乌托邦三部曲”,曾经误以为《动物庄园》就是三部曲之一,只有真正读到这本书之后才明白,著名的三部曲指的是《1984》、《美丽新世界》《我们》。读书带给我的冲击,从来没有这本书那么强烈过。这本写于1949年的小说与那些集权国家或者某些特殊的时期发生的史实,简直是高度契合的。可以说,阅读这本小说带给我思想上的震撼,是颠覆性的,让我看清楚了笑意盈盈背后的狡诈与虚伪,也让我看清楚了豪言壮语背后的骄纵与自卑。
我试图去探寻作者奥威尔的写作缘起,搜寻到作者在《我为何写作》一文中曾说:“1936年以来,我所写的每一行严肃作品都是直接或者间接反对极权主义,支持我所理解的民主社会主义。”
正如作者所说的那样,《1984》不是一个具体的年份,也不是某一个具象的国家,而是每一个极权国家的真实呈现,是每一个令人窒息的、压抑的、无自由的甚至无思想(尽管宣传思想言论自由)的社会的完整体现。小说中的主人公温斯顿生活的国家叫“大洋国”将军红石材,生活的时代叫“英社”即“英国社会主义”,在作为读者的我看来,这个恶心的国家就是纳粹德国凯莉·库柯,斯大林时期的苏联,柬埔寨的红色高棉,曾经的越南、当今的古巴以及朝鲜的综合升级版。在这本书里,你能看到所有你脑海中的极权主义统治的种种手段、种种丑恶、种种罪行。
在小说《1984》展现的这个疯狂且黑暗的社会里,人是没有隐私权,所有人都在“电屏”的监控之下,无论是社会底层的无产者、群众、党员和内党,无不生活在老大哥的监控之下,不管是影像、声音,还是微妙的表情,偶尔异乎寻常的心跳,都逃脱不了“电屏”里的老大哥及其代言者的监视。更可怕的是,这种“电屏”无处不在,在家里,在单位,在路边小巷,甚至隐藏在一张海报之后。

任何表现出不相信“英社理论”的人,不崇拜老大哥的表情的人,甚至只是说出旧语如“god”“freedom”“science”或“democracy”,都将“被蒸发”(即不经过任何法律程序,将这些人杀掉,与此同时消除所有与这个人相关的记录,就好像这个人从来没有在这个世界上出现过),更不要说怀疑甚至反对老大哥的人。
家、单位、大楼、路边随处可见的巨星海报,电屏里武士桑,巨大的“老大哥”以那八字胡子和炯炯有神杀人般气势的眼球始终在注视每一个人。 “Big Brother is watching you.”的字眼贯穿全文。可是“老大哥”是谁?没人见过他的真身,但从来没有任何怀疑,当然也没有任何谈论,因为“电屏”无处不在,因为“特务营”的“革命小将”无处不在,因为“思想警察”无处不在……
主人公温斯顿供职的真理部,是一个与其名称完全相反的部门:一个制造谎言、篡改历史、伪造历史的宣传部门。他每天的工作就是修改所有之前的报告、预言,以让那些预言到最后准确无误地呈现在历史上,当然最终的目的是为了不断神话老大哥,将老大哥塑造为全能神的形象。王敏彤
温斯顿的眼前呈现的这三句宣传口号,其实可以看成英社理论及老大哥思想的核心:
WAR IS PEACE(战争即和平)
FREEDOM IS SLAVERY(自由即奴役)
IGNORANCE IS STRENGTH(无知即力量)

我们不妨把这三句话拆分开来,一一思索。
战争即和平加味左金丸。小说中的“大洋国”实际上并没有与其他国发生任何战争,但老大哥及其党却在国内一直制造渲染着战争的氛围,仇恨与恐惧使大洋国的所有人始终处在一种殊死一战的疯狂状态。在这里我们不难看到纳粹德国时期的希特勒的身影。在这种疯狂的“战争时期”,所有不向老大哥看齐的人,都被顺理成章地定性为国家的敌人、叛徒。这里就有红色高棉肆意屠戮政见不合者的魅影。所有人的生活物资将被“合法”征用,胆敢有丝毫不满就会被洗清、被“蒸发”。而这些,你又可以用上个世纪三十年代斯大林领导下的“战时共产主义”苏联来印证。在小说中的战争不是保家卫国,不是抵御外敌,而是残酷剥夺,残忍虐杀的借口。战争不是为了赢得和平,而老大哥眼中的“和平”却必须用战争去获得——恐惧与仇恨使得人民愚昧,愚昧无知如猪猡,是最符合老大哥统治的理念的,是不会反抗老大哥而让其永远“和平”地统治着大洋国的。这一点,又可以看到朝鲜的影子。
自由即奴役。正如作者所描述的那样,在没有自由的大洋国,人民都是被奴役,他们生产的所有产品,都是为了上层服务的,也就是小说中所说的“内党”成员。在虚假的繁荣之下,只有很少一部分人丰衣足食,而这很少的一部分是通过限制他人自由,奴役他人才换的自己衣食无忧的生活的。在看似荣耀的生活中,即便是这样尊荣华贵的少数人,也并不自由。他们的自由随时可以被老大哥剥夺。至于老大哥本人,奴役他人也使得自身恐惧备至,躲避在安全的角落时刻警惕着不甘心被奴役的人民。读到这些,我又想到了金氏王朝——朝鲜。大部分食不果腹,挣扎在死亡线上,少部分人声色犬马泾渭茯茶,纵情享乐。大洋国国的人在“老大哥”的奴役下,进入了永无休止的互相伤害模式。他们互相检举、揭发,六亲不认。儿子女儿随时可能在你说梦话中向思想警察举报。(这又与某段历史高度契合)。在《1984》描绘的这个世界里,没有亲情、友情、爱情,,性爱生产被称为“对党的义务”,人与人之间的称呼就只有“同志”二字。
无知即力量。奥威尔居然在1949年就预言了“知识越多越反动”这一“伟大革命理论”。文中凡是有了知识和科学的人,只有一个下场——“被蒸发”。纵然是高贵的“内党成员”,亦不能例外。小说中的一位博学多识对老大哥无比崇拜的语言专家,竭尽全力为老大哥编写新语辞典的知识分子塞姆,只是因为思想揣度编写新语辞典的意图,最后就是被“蒸发”了。在思考这一层面,老大哥及其党是有“洁癖”的,但凡有独立思考,就是大洋国主子们的公敌。所以他们时刻警惕着仲晶,并时时引导告诫着大洋国的臣民。苏联时期对待知识分子的做法,大概也就是这样吧。老大哥及其党认为,“谁掌握了历史,谁就掌握未来”,表面上来看,历史是不可更改的,但真理部却改了一切可以用来记录历史的书籍和报纸。“老大哥”的英明形象不断被强化黄埔军人,老大哥的光辉业绩不断被捏造。在大洋国的宣传中,老大哥不但是伟大的预言家,还是伟大的领袖,甚至是伟大的发明家,比如飞机就是老大哥发明的。富裕部负责大洋国的经济建设,他们可以一直超额完成每一次“三年计划”,原因很简单——他们一旦不能按照所宣扬的计划完成任务吴大维老婆,就会修改之前的计划。这样一来,记录进历史的,便是他们一直在超越的伟大“事实”。没有人会质疑,因为有“双重思想”鸿飞日记本。
“无产者”、“群众”在小说里被赋予“低人一等”的意思,而在表面上,大洋国宣扬人人平等,并无阶级之分张绛雪。社会上层为内党和外党。人民(包括无产者和群众)一直“被”声称生活富裕、丰衣足食,但现实生活却是饥寒交迫,连基本的生活都无法保障。比如:大多数人穿不起鞋子,限量供应的劣质松子酒全是勾兑的……即便是偶尔会认识到生活条件不好,“英社”也会引导人民去仇恨那些人民公敌,引导人民把自身的苦难与国家敌人联系在一起,就像朝鲜人民认为自己饿肚子是因为万恶的美帝国主义一样。

还有一些被权利制造的概念,生动地阐述了极权者的穷凶极恶和无耻歹毒。
“两分钟仇恨”,这是每到整点人们必须参加的政治活动,仇恨的对象是反对老大哥的戈维斯或者是敌对国家欧亚国,在恐惧与仇恨的不断强化下,大洋国的人民丧失了一切思考自由。
“新语”,即发明新语言,毁灭旧词汇,目的是让“思想不纯洁”的人无词可用,以致无法表达其“荒谬”的观点,再被人民唾弃。这就相当于开辟一条新路,与此同时把旧路毁掉。这就是不是争夺话语权了,而是垄断话语权。
“思想警察”玖爱辅助网,就是揪出思想异端人士的特别警察,他们无处不在、无所不为沉疴难起 ,渗透在社会的每一角落,很可能一栋不起眼的老房子中孤居的老人就是一位思想警察。他们监视你,控制你,玩弄你,折磨你,改造你,蒸发你。
仁爱部的“101牢房”,那里是你最恐怖的地方,你无法预料,你最怕什么,那里将出现什么。所有人在那里将被颠覆自己的思想,即使主人翁的思想再刚烈,在“101牢房”里,他背叛了他所爱的人,前面他受尽折磨也没表现出来。可见“101”之恐怖。
“特务营”,是培养青少年仇恨意识的机构,所有5岁以上的孩子都会被灌输“双重思想”,他们就是被老大哥及“英社”制造出来的大洋国的纯正国民。他们除了效忠“英社”、无限崇拜老大哥之外,再无其他马文才你欠抽。冷血残酷是他们最大的标志。在这种仇恨教育下,孩子不再是孩子恋爱求证,而是极权者的工具。无知且冷血的工具。
“双重思想”,这个词我难以解释,那么根据书中的例子,比如塞姆“被蒸发”了,人民会很正常地当他从来没出现在这个世界上一样,即他完全不存在!(你找不到一切资料和档案来证明他存在过,因为都被马上修改了)。如果你再次提及他释行鸿,提及一个“不存在过”的人物,你将犯禁忌,你将被蒸发!双重思想会颠覆你的常识、认识、知识,最后会像主人翁从“He hated Big Brother.”转变为“He loved Big Brother”(最后被枪毙时)。

这就是老大哥,这就是《1984》
Big Brother is Watching You!
莎士比亚曾说过,书籍是全人类的营养品。如果可以这么比拟的话,《1984》较之于之前我所吞咽的所谓“营养品”,简直就是生猛海鲜!刺激的不仅仅是愚妄的思想,更是浑噩的灵魂。
“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物质的追求是这样,精神的启迪更是如此。当我站起读书,才发现自己过去的生存方式是何等低贱与卑微浴血擒魔,才看到曾经的所谓经典读物是多么虚伪与卑鄙。一旦站起来读书,洞悉自身存在的价值和意义,一切都变得那么清晰,擦拭落满灰尘的记忆,才知道那些被误解的灵魂是多么高贵,才明白那些被曲解的挣扎是多么美丽。
《墓碑》《夹边沟记事》《一百个人的十年》……是它们让我明白那饥饿的三年、那混乱的十年到底发生了什么;
《白夜行》《解忧杂货店》《三体》《皮囊》……是它们让我清楚在这经济繁荣而思想贫瘠的时代到底该追求什么;
《不跪着教书》《中国文人的非正常死亡》《人间失格》……是它们让我知道在这迷惘的时代应该坚持什么
……
这就是阅读的力量,这才是丰盈灵魂的源头。一旦沉睡的灵魂被惊醒,就不想再浑浑噩噩地沉迷在梦境。倘若“生如逆旅”那么就应该不虚此行;假如“俯仰一世”那么就应该不枉此生诗魔是谁。
现在我只想站着读书,读那些真正值得去读的书。


文章归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