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缺毋滥的反义词一座大坝,两个名城,三位名人,都江堰与韩城竟有这些惊天大密!-韩城之窗网站

作者:admin , 分类:全部文章 , 浏览:602
一座大坝,两个名城微型坦克,三位名人,都江堰与韩城竟有这些惊天大密!-韩城之窗网站
点击上方“蓝色字”可关注我们!
------合作推广(0913-5224986)------精彩内容
在人类历史上,
中华民族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鸿蒙炼神道。
今天的中国人骄傲于自己丰富的文化遗产,
骄傲于山川河流的大美神奇,
出了自然的鬼斧神工泰奇八宝粥,这一切,
都离不开那些闪耀于历史长河中的伟大人物。
黄河、长江 . . . . . .
这些大河的哺育,孕育了灿烂的中华文明。

世界文化遗产、国家风景名胜区、国家5A级旅游景区
在我国的四川省,都江堰是人类一大奇迹。著名文化学者余秋雨这样评价:“如果说长城占据了辽阔的空间,那么,它却实实在在地占据了邈远的时间。长城的社会功用早已废弛宁缺毋滥的反义词,而它至今还在为无数民众输送汩汩清流,有了它,旱涝无常的四川平原成了天府之国,每当我们民族有了重大灾难,天府之国总是沉着地提供庇护和濡养。因此,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它永久性地灌溉了中华民族。”

都江堰始建于秦昭王末年(约公元前256~前251),是蜀郡太守李冰父子在前人鳖灵开凿的基础上组织修建的大型水利工程,两千多年来一直发挥着防洪灌溉的作用,使成都平原成为水旱从人、沃野千里的"天府之国"苏太华系,至今灌区已达30余县市、面积近千万亩,是全世界迄今为止,年代最久、唯一留存、仍在一直使用、以无坝引水为特征的宏大水利工程,凝聚着中国古代劳动人民勤劳、勇敢、智慧的结晶。
都江堰治理的成功典范,是一代代水利人的智慧与努力,今天的都江堰已经名扬四海,世界瞩目。然而,它的成长与发展,在我们看来与韩城三位历史人物有着密不可分关系。
司马错:“舌战张仪医药梦网,力主伐蜀”
都江堰建设的历史背景:秦灭六国的大伏笔

司马错:秦国少梁(今陕西韩城南)人,史学家司马迁八世祖,战国时期秦国著名将领、纵横家,历仕秦惠文王、秦武王、秦昭襄王三朝,参加过平定叛乱、伐魏攻楚等战争。
秦国灭蜀,是为了增强国力,从而为破灭六国奠定基础。伐蜀之前,秦国丞相张仪和大将司马错曾有过激烈的辩论。张仪主张先灭了韩国,“挟天子以令天下,天下莫敢不听”。但司马错认为秦国当时实力还不足以挑战六国,一旦攻韩,可能遭致诸侯围攻,不如先灭了偏僻的蜀国,既不会惊动六国,也可以取蜀国的资源富国强兵。秦王最终采纳了司马错的建议。公元前316年,秦惠王派司马错率军攻打巴、蜀远洋大亚,轻松将两国纳入了自己的版图窦智孔吻戏。
这段在战国史上著名的辩论,记载在《战国策》中,后人标题为《司马错与张仪争论于秦惠王前章》。
秦灭蜀之后吴佳琳,就按照司马错的设想开始经营蜀地。先是把蜀国降格为蜀侯国,培植傀儡政府。但蜀人屡次叛乱,于是秦国干脆把蜀变成了自己的一个郡,而且为了更好地巩固和经营蜀郡这个战略基地,秦国还对蜀进行了大移民。常璩《华阳国志》记载说,秦认为当时“戎伯尚强王柔柔,乃移秦民万家实之。”迁移入蜀的秦民至少有数万人之多,从当时天下的人口数量来看,这已经相当可观了。
秦国占了蜀在长江上游的地利,开始以此为桥头堡,蚕食下游的楚国。《史记·张仪列传》载:“蜀既属秦,秦以益强,富厚,轻诸侯。”秦昭王二十七年(前280),司马错发陇西、巴蜀之兵卧底老板,有众十万,装船万艘,载米六百万斛,从巴的涪水(嘉陵江支流)南下,攻楚黔中郡。但由于当时都江堰尚未建成,兵马粮草无法从成都直接通过水路进入长江,运往与楚国交战的前线,因此秦军在夺取了黔中之后,军队却因补给困难而陷入了困境,无法继续深入。幸而楚顷襄王为求自保,割让了上庸(今湖北竹山)和汉水以北地区给秦国求和。秦军避免了粮草不济的尴尬,却也发现了以蜀为根据地攻楚的不足之处。
都江堰在司马错主导的伐蜀事件后的作用
蜀地广博,但成都平原频发的自然灾害也让秦国的统治者头疼。发源于甘肃与四川交界处雪山的岷江,不仅水势凶猛,而且全年水量不稳定,使得成都平原地区或旱或涝,人民苦不堪言。秦国非但没法从这里征收大量的粮食,遇到灾年,很可能还得倒贴。在这种背景下,秦国派遣水利专家李冰入蜀医缇雅,花费十余年时间修建了举世瞩目的都江堰,彻底根治了岷江水患。
因为都江堰,秦国补足了蜀这个战略基地的短板,成都平原成为了秦国的大粮仓,为其征战六国提供了源源不断的物资。公元前241(秦王政六年),秦军在蕞(今陕西临潼东北)与赵、楚、魏、燕、韩五国联军决战,因巴蜀的滋养而国富兵强的秦国大获全胜。随后,秦军展开了对六国的“绞杀”。公元前230年,秦灭韩;前228年,灭赵;前225年濑户康史,灭魏。
有了都江堰,蜀地的粮草和兵马可以顺着流经成都的府南河(府河、南河在成都城外的合江亭交汇,合称府南河,也称锦江),直入长江,南下楚国。终于,公元前223年,秦国百万大军从成都出发,沿江直下,一举攻破了楚国,并于两年后统一了中国。
毫不夸张的说,司马错不辱使命伐蜀成功,为秦统一六国奠定了坚实的军事基础。而都江堰因为这一历史背景的原因修建,为开创了中国古代水利史上的新纪元,标志着中国水利史进入了一个新阶段,在世界水利史上写下了光辉的一章。以至于才都江堰在历代水利人的努力下,才有了一些列的殊荣和瞩目。
司马迁考察都江堰
伟大的人物与伟大的工程
汉武帝元鼎六年(公元前111年),司马迁奉命出使西南时,实地考察了都江堰。他在《史记·河渠书》中记载了李冰创建都江堰的功绩。后人在其西瞻蜀之岷山及离堆处建西瞻亭、西瞻堂以示纪念。

都江堰伟大的记录者 ||西汉史学家、文学家、思想家,世界文化名人司马迁

《河渠书》是中国第一部水利通史,《河渠书》简要叙述了从上古至秦汉的水利发展情况,表明了司马迁对治水重要性的明确认识和深切关注。
在我国的史料中,关于都江堰工程建造者的记录,记载都十分模糊。史学家司马迁在《史记·河渠书》中提到:“蜀守冰,凿离堆,避沫水之害,穿二江成都之中平舆天气预报。”同时对都江堰的创建进行了记录,《史记》说:“都江堰建成,使成都平原‘水旱从人,不知饥馑,时无荒年,天下谓之“天府”也’”。
强望泰与都江堰的十余年
杰出水利专家 || 重获新生都江堰管理者和治理者
强望泰自小好学,24岁就参加殿试,后赐进士。他的文才很好,擅长吟诗作对。岩崎峰子作为地方官员,他也很重视办学兴教,在当地留下了很好的口碑。道光七年(1827)他出任成都水利同知红楼之鸿鹄,管理都江堰10余年,使灌区14个州县旱涝无患,人民安居乐业。

韩城古城 || 强望泰故居
在蜀任职期间,他不断总结完善和提高治水经验,成了名副其实的杰出水利专家。在他的管理和治理下,都江堰重获新生,堤坝坚固,渠系畅通,发挥了很好的效益,使成都平原灌区农业获得了稳定的发展。
他勤奋敬业,清廉为官。每年冬季岁修,他都不惧严寒风雪,坚守在第一线。他很体恤民工的辛苦,在设计和施工中,科学安排,避免浪费劳动力和资金。他个人和家庭生活十分简朴,往往把节余的一点俸禄赠到工程上去。

他在人们心目中既是官,又是民,是和老百姓可亲近的形象。由于他一生付出的太多,身体健康受到一定的影响,1844年调任重庆府不久就去世了,享年51岁。蜀民为了纪念他黄氏延绿轩,在都江堰二龙庙为其建祠并塑像。
强望泰清政爱民、治水有功大冶人才网,在都江堰的历史上留下了光辉的人生篇章,为川人、国人所敬仰,为故乡人民所骄傲。他的高尚道德情操和以人为本的爱民情怀在当今时代仍然值得继承和发扬。
都江堰市与韩城市
两座城市的巧妙对比

拜水都江堰,问道青城山
都江堰市坐落在成都平原西部的岷江上,为成都市下辖的县级市,是一座具有2000多年历史、因堰而兴的城市。都江堰市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和中国优秀旅游城市,2017年全市GDP达到348.5亿元,都江堰市山脉以岷江为界,河东、河西分属两条山脉,河东诸山(旧称东岷)属于龙门山脉。

韩城古城 || 有故事的韩城,有味道的旅程
韩城市位于陕西关中东北部,2012年由县级市晋升为陕西省内计划单列试点市,是一座黄河文明哺育下的具有3000余年的文史圣城。韩城市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和中国优秀旅游城市,2017年全市GDP达到349亿元。据说,大禹治水的故事和鲤鱼跃龙门的传说就发生韩城黄河龙门山一带。
一座大坝,两个名城,三位名人
自古,水之为利害也!
无论是黄河还是岷江,
无论是韩城市还是都江堰市,
也无论是关中平原还是成都平原,
一座大坝,两个名城,三位名人,
水利的治理,在千百年的文明进展中
造就了秦蜀两地沃野千里的“天府之国”。
这样的人间奇观、智慧结晶董蓉蓉,
与司马错、司马迁、强望泰三位人物分不开,
毫不夸张的说,他们分别见证了
从大坝修建前的历史背景、工程记录到管理治理,
他们必将在都江堰史上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陕西韩城旅游
···精彩继续···
2018年5-6月陕西好人榜发布仪式在韩城举行
7.14日停电公告
【改革开放四十周年优秀征文】春秋轮回看韩城
速度与激情,2018中国韩城黄河赛车文化节三大赛事即将开始!
【改革开放四十周年优秀征文】在韩城,陪清风一醉方休
【公益助农】花椒红了,韩城急需10万采椒客
国网韩城市供电公司通知-电费费控系统已实施,缴费步骤全在这
2018第三届中国·韩城国际花椒节 将于8月10日至13日举行
文章归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