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原房子一本为奇迹而生的摄影集 深濑昌久《鸦》-清风视界

作者:admin , 分类:全部文章 , 浏览:618
一本为奇迹而生的摄影集 深濑昌久《鸦》-清风视界
—点 击 上 方 蓝 字 ↑清风视界 ↑ 轻 松 加 关 注 —

关于摄影师
深瀬昌久,1934 年出生于北海道,1956 年毕业于日本大学艺术学部写真学科。他以「自己为何物」的理念追求着摄影,主要作品包含《游戯》(1971)、《洋子》(1978)、《鸦》(1986)、《父の记忆》(1991) 与《家族》(1991)。1974 年与荒木経惟、东松照明、细江英公、横须贺功光、森山大道合办 WORKSHOP 写真学校;并于同年参加了 MoMA 主办的《New Japanese Photography》,这是日本近代摄影首次推广至世界的摄影联展。1986-1988 年与细江英公、东松照明、森山大道举办美英巡回联展《Black Sun: The Eyes of Four》,大大拓展了知名度并确立了其国际地位。

1986年,日本苍穹社原版《鸦》

1986年售价5000日元,相当于现在人民币289元
复刻版目前国内售价680元

原版仅印1000册,市场几无踪迹,千金难买
2008年Rat Hole 画廊发行《鸦》复刻版1000本
还有目前国内进口的复刻版

代表作《鸦-襟裳岬》,1976年摄
2017年上海影像博览会,独版巨幅原作售价200万人民币

1986年12月15日,原版《鸦》印行
有多少人痴迷风光,千里追杀风景
又有几人能窥见自我灵魂的孤独?
如果只读一本日本写真集,无疑是《鸦》
如果一读再读,还是《鸦》
深濑昌久:鸦
(刊于《中国摄影家》2016年04期)
谈到有关鸟的摄影,金柳妍不能不提山本昌男拍摄的空灵至极的雀,菲利普?哈尔斯曼拍摄的站在希区柯克雪茄上的超现实的鸟,塞尔吉奥?拉莱拍摄的英国伦敦特拉法加广场上纷乱如梦的群鸟……而其中以专题性拍摄直击人心的,莫过于日本摄影大师深濑昌久镜头下的鸦。

一部最优秀的摄影集
1986 年《鸦》的初版上市便已受到众多注意,迅速受各界追捧成为日本战后经典摄影集。随后的两次再版版本:《The Solitude of Ravens: a Photographic Narrative》(Bedford Arts, 1991) 与 《Solitude of Ravens》(Rat Hole Gallery, 2008),皆在很短的时间内售罄而绝版,可说是非常「短命」的摄影集。造成许多摄影爱好者、收藏家对于《鸦》一书仅仅停留在只闻其名,不见其人的神话境地。售价更是飙到一万以上。
2010 年,英国老牌摄影杂志《British Journal of Photography》更将《鸦》评论为 25 年来最优秀的摄影书,赞誉是一个充满隐晦与苦涩的杰作。
但如今《鸦》市面上已经很难找到,而且售价极高思琪卡盟,原因之一是当年的印数非常有限。1986年,日本苍穹社推出限量版《鸦》1000本,每本都有深濑昌久个人的亲笔签名。2008年Rat Hole 画廊发行《鸦》复刻版1000本,取名《鸦之孤独》(The Solitude of Ravens)。2000本撒到世界上,如此稀少,能拥有自然弥足珍贵了。
所幸的是,互联网上有不少《鸦》的介绍。不过,所有介绍的《鸦》,照片都很小,而且不全何为贤妻,尤其照片都是乱放的,根本无法呈现这部影集的“蒙太奇”编排之妙,亦即将深濑昌久拍摄的鸦和人、城市、大海以及其它镜像穿插排列,像台湾摄影家沈昭良所言,“呈现反覆错综、融会与交替的复杂结构”,使整本摄影集“在现实与非现实间剧烈摆荡”。
作为日本战后涌现出的杰出摄影师之一,深濑昌久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相当活跃,他曾与细江英公、森山大道等共同设立workshop摄影学校,成为日本摄影界的重要人物。1986年深濑昌久和东松照明、细江英公、森山大道在英国举办展览《Black Sun:The Eyes of Four》梅九哥,确立了四人在国际摄影界的地位。深濑昌久的代表性作品还有《游戏》、《洋子》、《父亲的记忆》、《家族》等,《鸦》可谓其最为得意之作。深濑昌久曾说,当时“我私下的生活忙得不可开交。妻子和我离婚了。六个月后,我重婚。”妻子洋子离去后,沮丧的深濑昌久酗酒游荡,拍摄了鸦。正是在这种“最坏”的生活状态下,他拍出了这部“灰暗的杰作”雷奥纳多!

内心自由之鸦
说来有趣,日本当代摄影大师中有好几位都对鸟和动物情有独钟,深濑昌久的鸦、森山大道的犬、荒木经惟的猫、年代稍晚一些的山本昌男的雀几乎同样为摄影爱好者所知,鸦、犬、猫、雀,都可以说是摄影家的个人性情和摄影理念的化身。但与森山、荒木、山本“偶尔为之”的拍摄不同,深濑昌久对鸦倾注了自己全部的精力和情感,鸦如我,我如鸦,就像深濑昌久后来说的,“那些乌鸦,它们本身真已不是重点。我自身已是其中一只。”
深濑昌久的鸦,时而张狂,时而寂静,时而是雪地上一只孤单死去的鸦,时而是漫天狂舞激荡人心的一群,完全是一种灵魂自由的追赶与逼近乱世何时了。但在拍摄之初,这种“追”却是“逃”:深濑昌久因十多年的婚姻生活失败而酗酒、四处游荡暖风十里,内心无所寄托,因此才踏上开往故乡北海道的列车,偶然之中拍摄了鸦。在关于鸦的自述中深濑昌久写道:“登上前往青森的夕鹤3号快车,离开上野。在上铺。我喝醉了。枕头下是塞着胶卷的背包,以及一瓶威士忌,时不时呷两口银魂主题曲。那时,正值我十多年的家庭分崩离析。无处可去,浑浑噩噩的过活着……对我,唯一可逃往的地方是我的出生地,北海道王保长新传。最后一次踏上那片土地已是七年前了,是春天,地上依然有星星点点的雪……”
无疑,翻飞在白天和暗夜里的鸦,是深濑昌久偶然之中发现的“我”。这是一群游荡闪耀的精灵,它们让深濑昌久可以率性地表达自己的内心。在最初的展览中,鸦系列在日本国内外广受好评幻梦变身曲,因此深濑昌久持续拍摄了更多的鸦,达六年之久。深濑昌久说:“它们群居。它们在黄昏栖息,然后又在黎明消散。要拍摄群鸦,必须要在静夜,在黄昏与黎明之间,如此之暗的时辰里,测光表搞不准。我一度怀疑能否拍出这极暗之夜中的乌鸦。作为试验,我于子夜时分在金泽市的兼六公园拍了一次。究竟能拍出什么我心里完全没底。我被震住了:这些鸟在空中飞翔,翅膀闪着光。栖在树上的鸟,眼睛亦发着光。简直令人目炫……”

洗礼灵魂的风景
深濑昌久的鸦,太原房子是直扑我们心灵的作品,在这些激动人心的画面前畅谈罗定,镜头仿佛已经不存在,扑面而来的是那满树的鸦,雪地上的鸦,海边的鸦,飞入人群的鸦,漫天狂舞如黑雪的鸦。甚至,少女狂乱的秀发,突然走过的野猫,床榻上肥胖赤裸的女人,满天密布的乌云,雪天城市暗夜中的一盏孤灯,这些时而游离的镜头,也同样成为鸦的象征,自我内心的呼声……这是一种灵魂的直面,没有半点躲闪的余地,模糊、粗颗粒的强烈效果可以说也不是刻意为之,而是绝对忠实的光影捕捉,抒发内心的寂寞、孤独、焦躁与动荡洪天云 。
英国卫报文章曾这样评述:“模糊、粗糙的显影粒子、高反差的对比、看似不精确的局部放大,甚至有些曝光不足或是过度的曝光,却灵巧地勾勒出渡鸦仅有的黑白轮廓盐都杂谈。看似粗糙的手法却是刻意、精准地透露出深濑昌久的心境,借着渡鸦的影像跟随深濑昌久孤寂地游移在城市之间,探究自我内心。这些乌鸦就像群聚于城市的我们,穿着疏离与防卫的衣装在各个角落饥饿地觅食着;透过这些影像,我们被深濑昌久的危险震摄,心中也随之漂浮着不安与焦躁……”
唯有源于自我真实的生活,才能拍出洗礼灵魂的杰作。深濑昌久正是深谙此道的摄影家。深濑昌久几乎是和荒木经惟一样重要的“私摄影”的代表性摄影大师疯狂来往。荒木曾拍摄出版过和妻子阳子蜜月旅行的摄影集《感伤之旅》,而深濑昌久也拍摄了自己的妻子,出版摄影集《洋子》以及洋子裸体出镜的《家族》。荒木的妻子早逝后荒木拍花拍天空,寄托思念之情,而离婚后的深濑昌久将内心的情感全部投射到鸦身上。命运捉弄,就像中平卓马酒精中毒后失忆很多年无法拍照一样,1992年深濑昌久也在喝醉后摔伤,丧失语言与记忆,从此无法拍照,2012年病逝。但他桀骜孤高,深沉幽远的《鸦》,却永远留给了世人。荒木经惟曾说,“深濑的鸟,就是深濑自己的化身。他教会了我,摄影也是一种叹息。”
鸦在日本文化中被认为是超度亡灵的使者,它是生命的黑暗之舞与寂静明艳。深濑昌久的《鸦》无疑是在超度自己,同时也在超度喧嚣都市中的我们、千里追杀风景的人。
《鸦》 | 画册原版顺序·完整版































































拍摄6年,仅选用62张照片
唯有隐忍的激情,方能成就杰作

附录:
「深濑昌久自述」《鸦》:终(原文译)
登上前往青森的"夕鹤3号"快车,离开上野。在上铺。我喝醉了。枕头下是背包(塞着内衣,胶卷),以及一瓶威士忌......时不时吖两口。那时,正值我十多年的家庭分崩离析。无处可去,浑浑噩噩的过活着。该是逃离东京的时候了,我想。对我,唯一可逃往的地方是我的出生地,北海道。最后一次踏上那片土地已是七年前了,是春天林月云,地上依然有星星点点的雪。我决定给自己的作品做一次展。我拿照片给Shoji Yamagishi,让他想个题目。我觉得"Tonpokuki"(注:意为"逃往北方的日志")似乎不错,但Yamagishi认为听起来像什么药的名字。既然有这么多乌鸦的照片,他建议干脆就以此命名吧万物初始之风。这又不是动物摄影,我想。不过,然后我倒想起tabi-garasu的表达(注:字面为"流鸦",双关"流荡者")。因此,我定下题目"乌鸟",或者"鸦"。我私下的生活里也忙得不可开交。妻子和我离婚了入队申请书。六个月后,我重婚。《鸦》的第一次布展获得1977年"伊奈信男奖";这鼓励了我,我继续拍了更多乌鸦跖疣康。地点在金泽和北海道。它们群居。它们在黄昏栖息,然后又在黎明消散。要拍摄群鸦,必须要在静夜,在黄昏与黎明之间,如此之暗的时辰里,测光表搞不准。我一度怀疑能否拍出这极暗之夜中的乌鸦。作为试验,我于子夜时分在金泽市的兼六公园拍了一次。究竟能拍出什么我心里完全没底。我被震住了:这些鸟在空中飞翔,翅膀闪着光。栖在树上的鸟,眼睛亦发着光。简直令人目炫。1979年,举办了《鸦》的独展,同年春天我将这些作品提交给Yamagishi在"纽约国际摄影中心"举办的一个摄影展。《鸦》在日本开展前两天,Yamagishi从纽约回来。告诉我,《鸦》的影像在ICP("国际摄影中心")反响极好。不过,当然了,荒木......他也是刚刚从ICP策展中回来......则这样说:"《鸦》这些照片拍的大。这就是它们大受欢迎的唯一原因。"至于这整个创作系列,他觉得:"纯粹的形式主义"(基本上Shomei Tomatsu也大致秉持了这个看法)。这年的雨季过后,我与森山大道在东京摄影学院教了一个夏季研讨班,因此,我们在赤城山呆了三天两夜。第三天早上,正当我在谈说《鸦》系列原版印刷的色调,一个电话来到我们所呆的这个旅馆。Yamagishi去世了。知晓的那刻,为之语塞。那时候,我住在汤岛天神町的一个公寓。对于我的第二个独展,我在北海道到处几乎走遍,也定夺不下,接下来的展览对也不对。一个雨天的周日,我呆呆的向外望。阳台栏杆上,雨滴在凝聚。旁边就是相机,所以将眼前所见拍了下来。那时候,我尚未有相机随身的习惯,但突然,我决定无论何时出门在外,都要机不离手。这样持续了有些时候。去我原宿办公室出勤,或是周日步行去上忍池的路上,我都会拍一拍。从我搬到原宿的那年秋天开始,脖子上挂个相机已经成为我的例行;曝光有一百卷了,就统一冲洗汤阴天气预报。那些流鸦,它们本身真已不是重点。我自身已是其中一只。这些结果最终成为1981年的"鸦/东京"展。这个系列的最后一个展出"鸦'82"于下一年十一月九日开幕。第一个展是关于我逃往出生地的;当前的这个,第四个,也是最后一个,是关于记忆的唤醒。我重返松原市的宅屋,那里,曾有我十多年的生活。仿佛是一场惊心动魄的相见,又或像贼潜返罪恶现场。没理由想自己是贼,但我在那里拍摄的照片背后是有一些东西藏着。我不知道窃贼是怎样的,但我不可抑制的有一种狂喜,可能就像你扒窃得手那种姜姒虐渣攻略。拍摄就是窃取,我感到自己如同大盗。拍摄的欲望蠢蠢欲动,而累积的照片如同坟地的墓石。这一次,我拍摄的乌鸦在原宿附近涩谷的一条公园路上。那些乌鸦以明治神宫神社边的森林为家。黎明,它们聚集在从Parco购物中心到丸井一条街沿路的塑料袋附近。经过时候,我用刀子割开了袋子。起初,我端起相机宿松房产网,这些鸟们会飞散,但来回几次,它们明白我并非敌人,也不会伤害它们。我能接近它们到五米的样子。这些乌鸦或者磨掉了翅底,或者失了一半的尾羽,或者是秃了冠......少有齐整而平光滑亮的,像北海道那些闪闪发亮的乌鸦。
— END —
清 风 视 界 | 大 师 经 典

长 按 二 维 码 识 别 关 注
向大师致敬
(精编整理大师作品公益分享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文章归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