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醉何欢凉txt一张照片,定格了与陈子昂的情缘-射洪陈子昂研究会

作者:admin , 分类:全部文章 , 浏览:671
一张照片,定格了与陈子昂的情缘-射洪陈子昂研究会

杨颖部长陪同陶武先主席圣莲岛采风(从左至右)
今年夏天,我们的先贤陈子昂注定又一次格外引人瞩目:7月10日,县委书记蒲从双接受四川电视台采访,称赞陈子昂是射洪最大一张标签;7月20日,原省政协主席陶武先在《四川日报》载文《才情厚重 骨气端贞——陈子昂人生刍议》,从诗歌革新、忧国爱民、个人气节三大方面,博引旁征,再一次论证了陈子昂一生的“奇杰过人”(唐?卢藏用《陈子昂别传》)。7月28日,《遂宁日报?巴蜀周末》转载、发表了陶武先主席的文章和市委常委、宣传部长杨颖的书评《情系桑梓 情倾笔端——读〈才情厚重 骨气端贞——陈子昂人生刍议〉有感》。杨颖部长高度评价了陶武先主席情系桑梓,深入挖掘地方特色文化,透过历史的炫彩光晕,拔云见日,让今天的读者对陈子昂有了全新的认识;同时,也再一次赞扬陈子昂以大决心、大毅力、大情怀、大智慧,革新除弊,成为一代文化先驱(杨颖部长语)。
读完陶武先主席的文章和杨颖部长的书评,我想起了去年有幸为他们拍摄的一张合影照片。
陶武先主席,是从射洪原仙鹤乡走出去的一位省部级高级干部。也许与先贤是相距仅仅1300多年的老乡的缘故吧,他“通音韵、善诗词,与陈子昂才情相承,志气相通”(杨颖部长语)。陶武先主席这篇文章立论的高标,还有文采与翔实,杨颖部长已作了精彩、全面的评述,不再赘言。我谨从另一角度切入,初略统计了一下,全篇洋洋洒洒7000余字,注明引文26条,实际引用陈子昂诗文69条(处),引用历代文人评论陈子昂及其诗文28条(处)。单是代表陈子昂诗歌革新主张的《与东方左史虬修竹篇序》,就被条分缕析,引用了至少三处。由此足以看出,陶武先主席对陈子昂用情之真,对陈子昂诗文典籍研究之透,对有关陈子昂史料掌握之全!陶武先主席对陈子昂研究的情怀、勤奋、严谨,让我深受感动,值得我认真学习!杨颖部长很谦虚,他自己也“与陈子昂才情相承,通音韵,善诗词”,其诗词佳构与陶武先书记一样,已刋发《中华诗词》、《岷峨诗稿》;主政遂宁全市宣传文化事业以来,“陈子昂国际诗歌周”及“陈子昂诗歌奖”已连续举办三届,在国际、国内产生了巨大影响,极大地促进了全市文化事业的发展和陈子昂文化的传承、推广。
“研究陈子昂文化,振兴射洪人精神”。去年,射洪陈子昂研究会成立,县委常委、宣传部部长邓茂为我们题辞。我们的任务是研究、传承、推广以“正气、情怀、担当、创新”为核心内涵的陈子昂文化;会员近80人,有研究生、作家、诗人,现已发展至县、市和省外。截止目前,我们建立了“陈子昂文献馆”、“射洪作家作品陈列馆”和会员活动中心,活动中心每周末开放两次,已累计开放近30次,为会员、社会人士及党政部门提供了陈子昂研究、宣传的查询服务;会刋《陈子昂文化报》,已正常出报3期,陈子昂研究会微信公众号已向全国推送23期,共发表原创陈子昂论文,以及散文、诗词、诗歌、书画、摄影等陈子昂主题文学、艺术作品60余人(次)、120多篇(首、幅);积极参与了县诗廉文化共建推进工作,参与承办和主持了大型陈子昂主题讲座和活动3次,发展了陈子昂文化推广合作单位、伙伴30余家……值得感谢的是,陈子昂研究会的成立,还得到了杨颖部长的关怀、促成。据研究会筹备负责人、名誉会长、著名作家黄少烽介绍,去年4月26日,杨颖部长、县委宣传部邓茂部长陪同省委常委、宣传部长甘霖来射洪金华山陈子昂读书台调研。正是省、市、县领导的这次调研活动,催生了射洪陈子昂研究会的成立。
兜了一大圈,应该说说我为陶武先主席、杨颖部长拍摄照片的故事了。
去年四月中旬,黄峨散曲研讨会在遂召开。那次研讨会,陶武先主席作为特邀嘉宾参加,杨颖部长代表市委出席并致辞;而我自已,因为是市诗词学会副主席参与了会议的筹备和召开。圣莲岛采风时,我远远看见杨颖部长陪同陶武先主席,一路谈笑风生,就随手为他们拍了一张照片。也许是拍得还自然、生动吧,就一直珍藏着。时隔一年,他们的文章因陈子昂又联袂同登《遂宁日报》,非常凑巧的是,我也成为射洪陈子昂研究会的一员。重睹这张照片神崎レオナ,不禁心生感慨。当时,陈子昂研究会还未成立,只知道他们都“通音韵、善诗词”。这张照片,我是完全出于对他们身居高位,公务锁身却仍虔诚于诗词而发乎内心的尊敬拍摄的;现在想来,应该是在同一时间、同一地点,都受到了先贤感召,因陈子昂而结缘吧。说实话,读了他们的文章和评论,再看这张照片,我非常希望能有机会请陶武先主席回到家乡、请杨颖部长来到子昂故里,一起为陈子昂研究作指导,为我们会员讲一讲陈子昂;我也有机会再次为他们好好拍一张在子昂故里的合影照!(谢德锐)
陶武先诗选
? 明 师
?正身崇品格,
高学育贤良。
愿沁风华茂,
情衷孔道泱
匠 运
控程憑技巧,
操具靠机灵。
精品能工创,
钟情实业兴
触 景
? 目送长空鹤,
心痴短笛声。
霞光挥画笔,
水墨纵诗情。
游 兴
花香迷彩蝶,
雁语贺阳春。
漫步崎岖路,
寻思岁月痕。
悟 道
人生岁月从来短,
世态风情故事多。
空话传闻无兴趣,
真知点化有良谟。
初 春
? 柳嫩风扶双燕临,
梅疏鹊闹四方愔。
耕田播绿禾千里,
筑路飞虹宇百群。
? 水活山青生态勃,
民殷物阜旅人歆。
神游天际看云起,
骀荡胸中引凤吟。
《岷峨诗稿》2018年夏
??
??
杨颖词选
忆江南 晨游
涪江美,人醉画图中。翠叶娉婷翻碧浪,霞晖红蕊映娇容。何幸与君逢。
忆江南 唱晚
湖波动,莲岛夕阳中。船载残霞迷翠浪,荷田惊鹭掠花丛。佳境此难逢!
忆江南 回味
涪江忆,倩影梦萦中。山寺月边生妙境,观音湖上醉芙蓉。何日再相逢?
《中华诗词》2018、07
书评|情系桑梓 情倾笔端——读《才情厚重 骨气端贞——陈子昂人生刍议》有感
“文变染乎世情,兴废系乎时序。”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文艺是时代前进的号角,最能代表一个时代的风貌,最能引领一个时代的风气。
唐朝是中国历史上意气风发的一个时代。正如韩愈所言:“齐梁及陈隋,众作等蝉噪。搜春摘花卉,沿袭伤剽盗。国朝盛文章,子昂始高蹈。”被誉为“海海内文宗”的陈子昂,无疑是塑造那个时代风气的关键性人物。
陶武先同志是遂宁射洪县人,曾任四川省委常委、成都市委书记,省委副书记,省政协主席,有《陶武先诗词选》等出版。
其《才情厚重骨气端贞——陈子昂人生刍议》一文,既有飞扬的文采,更有细致的考据,以丰富的史料,鞭辟入里的分析,从从文、做事、为人三个方面,对陈子昂“历任三职,遭贬两度,不为求苟安而弃坚守”的一生进行了归纳总结。读来受益匪浅、感慨良多。
有人说,世间熙攘,无非名利。陈子昂“择拥‘武周’”,难免让人误会“‘贰臣’之议、‘操守’之讥”,弃“名”逐“利”了,但他“却又直陈为政之失,不一味阿附、违心顺从”。其《感遇三十八首》,感慨时事,抒愤写忧,济世拯物的思想贯穿始终,充满了对现实的批判和对人民的同情。“把人民的冷暖、人民的幸福放在心中,把人民的喜怒哀乐倾注在自己的笔端”,情怀充盈,其心可见。这些诗无论是在初唐,还是在百花齐放的今日,都是振聋发聩的洪钟巨响。
武先同志情系桑梓,深入挖掘地方特色文化,透过历史的炫彩光晕,拨云见日,让今天的读者对“才情厚重、骨气端贞”的陈子昂有了全新的认识。
古人评价陈子昂“有才继骚雅,哲匠不比肩”“道丧五百岁而得陈君”,乃至“(李白)《古风》两卷,多效陈子昂,亦有全用其句处。太白去子昂不远,其尊慕之如此。”开篇伊始,武先同志就用三个词——“定方位”“开格局”“探前路”,高度概括出了陈子昂在诗文领域的绝高成就。
考量一个人的成就贡献,关键是考察他比前人进步在哪里。
据《才情厚重骨气端贞——陈子昂人生刍议》所述,陈子昂的时代,是已经迈入了初唐的崭新时代,但文坛上流行的还是沿袭了几百年的齐梁宫体诗,所写题材无非是裙子(女人)、杯子(宴席)、柱子(华美的建筑及室内陈设),要么就是写作应制诗,风格绮丽,重视声律,却见不到真性情。简而言之,就是“三俗”(低俗、庸俗、媚俗)作品当道。魏征、王勃,乃至唐太宗等人,对此亦多有批判,但对新文风依旧是倡导的多,实践的少。要在这样的大环境中,“定方位”“开格局”探前路”谈何容易!
但陈子昂以大决心、大毅力、大情怀、大智慧,革新除弊,成为那个时代当之无愧的文化先驱。
习近平总书记提出,文艺工作者要把崇德尚艺作为一生的功课,把为人、做事、从艺统一起来,成为先进文化的践行者、社会风尚的引领者,在为祖国、为人民立德立言中成就自我、实现价值。
武先同志通音韵、善诗词,与陈子昂才情相承,志气相通,为读者、为家乡捧出了一道精神大餐。
“德不优者不能怀远,才不大者不能博见。”一千多年前的陈子昂,用他的才情、他的风骨,“思报国”“念众生”,为国、为民立德立言,引领大唐文风,开大唐一代诗风,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生生不息贡献了应有的力量!
(作者系中共遂宁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 杨颖)
《才情厚重 骨气端贞——陈子昂人生刍议》全文↓↓↓
//////////
才情厚重 骨气端贞
——陈子昂人生刍议
文/陶武先
诗文革新之先驱
“国朝盛文章,子昂始高蹈”①。针对六朝以来颓靡文风,陈子昂提出了“风骨”“兴寄”的主张,从立论和践行两个层面开一代诗风。杜甫盛赞“公生扬马后,名与日月悬”②。当世奉为“海内文宗”③,后人誉为“诗骨”。
秉扬弃而定方位。沿既有道路前行,平易却难致远。而另辟新径,须合理扬弃。“一代唐音起射洪”④,陈子昂开启唐代诗文革新帷幕,是历史选择的偶然,也是其知行合一、革故鼎新的必然。——以知识奠基。不回溯清源,难涤荡浊流玉东郊野公园。“汉魏风骨,晋宋莫传”“齐梁间诗,彩丽竞繁,而兴寄都绝”⑤;今作“不崇教义之本,偏尚淫丽之文”⑥。始于知之深切、识之准确,发于行之自觉。其历览丘坟群典,溯考诗歌流变,研摩汉魏诗作,甄较晋宋齐梁乃至时人作品。在反思历史中审视现实邝子平,秉承“兴寄”“风骨”之说,针砭“绮丽”“颓靡”之病,进而明晰了诗文革新“破”的“靶子”、“立”的方位。——以见识升华。稽古而不泥古,对传统文化之去伪存真、去粗取精,实质是从深厚土壤汲取养分,为扬弃传统和改革现实蓄力。针对“风雅不作”的现状,倡导恢复汉魏风骨,“图正始之音……使建安作者相视而笑”⑤。这种以继古为号、指向革新、破立并举的见识,与后来唐代古文运动异曲同工,具有推陈出新、革旧布新的实践意义。——以胆识行为。对于初唐诗文沿袭齐梁,形式绮靡、内容苍白、格调颓废、旨趣低俗的弊端,唐初魏征、王勃等曾予指陈,时人亦尝有挞伐。但如何“以风雅革浮侈”⑦熬鹰航空业,至陈子昂,始有一人振臂、群贤响应之举。其以“拔剑起蒿莱”⑤的胆识,棒喝“文章道弊五百年矣”⑤,力行“风骨”“兴寄”,引发李白、杜甫、白居易等接踵而进,“上遏贞观之微波,下决开元之正派”⑧,蔚成唐诗大观。能勾画革新线路,首肇新局,得益于见之广的眼界、识之深的智慧,更在其始终关注凝思史实,着力扬弃方位,于探寻中取舍,在继承中革新。
立风骨而开格局。“道丧五百岁而得陈君……崛起江汉,虎视函夏,卓立千古,横制颓波,天下翕然,质文一变。”⑨陈子昂对诗文发展的主要贡献,在于力倡继承“风骨”“兴寄”,力求拓展格局之宽,开唐音之雅正,启古文运动之前奏,为唐代诗文革新作了立论求索。“骨气端翔、音情顿挫、光英朗练、有金石声”⑤。《与东方左史虬修竹篇序》明晰而简炼地提出其诗文革新主张,从内容形式、艺术表达等方面阐述了诗歌的基本要求。以“骨气端翔”确立诗歌的内在精神,要结言端直,言之有物;意气端爽,阳刚劲健,有飞动之势。以“音情顿挫”阐释诗歌的艺术特征,音节抑扬顿挫,情感波澜起伏,声情并茂。以“光英朗练”展示诗歌的表达手段,强调文辞光彩、明朗皎洁,文质交融、相得益彰。以“有金石声”构建诗歌的审美标准,规避“诗缘情而绮靡”,体现铿锵有力、振聋发聩的效果。“尽扫六朝弊习,譬犹砥柱矻立于万顷颓波之中”⑩。其“风骨”“兴寄”柯哲娴,从一般意义上的立论提倡,凝炼为具有引导作用的实践主张,别开生面,使唐诗格局顿宽;彪炳后世,让后来者争相师法,堪称由初唐转变到盛唐诗歌史上的里程碑。《新唐书》言:“唐兴,文章承徐、庾遗风,天下祖尚,子昂始变雅正……子昂所论著,当世以为法”③。可见,高雅冲淡之音成为唐诗的主基调,风骨端直成为唐诗的新潮流,与其倡导之功不无关联。
继《骚》《雅》而探前路。“有才继《骚》《雅》,哲匠不比肩”②。如果说《与东方左史虬修竹篇序》是战斗檄文,那么,陈子昂率行诗文革新,则有似开路先锋。——题材体例不拘一格。虽然今存诗文数量不多,但题材广泛,体例多样,精彩纷呈。五言古体、五言律诗多有佳作。书、表、碑文、志铭、奏疏、政论等散文亦有善可陈。其诗文或怀古讽今,或借物抒怀;或摹山水田园,或酬文朋诗侣;或着笔边塞,或感遇言志;或近情黎庶,或悲天悯人;或及烟霞老庄,或致方外佛陀,等等。琴葛蕾——“风骨”“兴寄”一以贯之。其力倡“洗心饰视,发挥幽郁”,更厉行讽喻规劝、资治教化,不发绮靡之音,不遗脂粉之气,不做无病呻吟。揆其诗作,可见一斑:《苍苍丁零塞》《朝入云中郡》反映边戍和边民苦难;《圣人不利己》刺大兴土木建构庙宇的佞佛时弊;《贵人难得意》《翡翠巢南海》喻滥刑苛政;《逶迤势已久》述骨鲠之臣不逢明主的悲哀;《兰若生春夏》发宏图难展的感慨;《蓟丘览古》《登幽州台歌》抒孤独遗世、独立苍茫的落寞。尽管其诗作也有形象不够丰满、说教冲淡情感等不足,但不失其诗文革新先驱地位,无损于“才名括天地”的称誉。严羽《沧浪诗话》论及唐诗,以其独树一帜,标为“陈拾遗体”。
“沈宋横驰翰墨场,风流初不废齐梁。论功若准平吴例,合著黄金铸子昂。”诚然,其横扫艳丽纤弱、先行朴素雄健之举,不独气钟岷峨、秀毓巴水,在中国诗歌史上,亦当举足轻重、影响深远。
//////////
忧国爱民之志士
“口能言之,身能行之,国宝也。”二十四岁入仕,三十八岁归梓,致仕于拾遗,竟寿于不惑,抱憾于“铭鼎功未立”⑤。然察其言,观其行,报国安民的初心,笃定端直的追求,令人景仰。
感时思报国⑤。陈子昂政绩不显,或有历史原因。但治世卓见,却有史为证,《资治通鉴》多处征引其奏疏政论。“每愤胡兵入,常为汉国羞”⑤的报国情怀,至今犹发人感喟能力天空。——位卑不忘忧国。纵观其仕宦生涯,始终身在下僚,但匡时济世的抱负、佐君报国的热忱,又岂能因其地位卑微而予忽略。既有“欲揭闻见,抗衡当代之士”⑤的慷慨,又有越职上奏的无畏。游学京师,以“草莽臣”身份,上《谏政理书》;进士及第,尚未除官,上《谏灵驾入京书》;授麟台正字,身居抄录图书的闲职,上《答制问事八条》《谏用刑书》等重要奏疏,提出“措刑”“任贤”“招谏”“息兵”“安宗子”等成套主张超级女兵。从武攸宜北征,位列军中参谋,却每欲运筹,数上军略;不顾多病羸弱,请缨率一万甲兵为先锋,愿为边塞安定而冒锋镝。——困厄益坚爱国台山浪琴湾。时运不济、命途多舛。仕宦期间虽与“武周”集团的关注点多有难合之处,但他仍从久安邦国的视角,提出了“立明堂,兴太学”“安天下百姓,勿使疾苦”⑤,安恤天下士庶的治世谋略。两次从军,两次遭贬,两次下狱,个人际遇坎坷,爱国之情,虽遇困境而益坚贞。多次面圣,“愿上大臣书”⑤,结果是“奏闻辄罢”,但冰冷的社会现实没能冻结其心头热血,犹不断陈情献策。“坐缘逆党”入狱的打击,也没能动摇其爱国之心,出狱即自请“束身塞上”“效一卒之力”“绥服荒夷”⑤。随征契丹,“感激忠义叛女,常欲奋身以答国士,自以官在近侍……不可见危而惜身苟容”,请战未遂,仍“不识时务”,切言进谏,直至被贬为军曹。——进退唯念报国。“每在山谷,有愿朝廷”“虽身在江海,而心驰魏阙”⑤。无论身在朝堂,还是边陲,时常心系国家。从军远征、枕戈边塞,不忘思虑国家靖乱戍边之策,《谏曹仁师出军书》《上西蕃边州安危事》可为佐证。落第归乡、居家丁忧,仍在关注考察蜀川经济潜力,专程赴剑南了解铜矿开采可能性,并据此《上益国事》,提出采矿铸钱以补给军资。卸职归养、栖身田园,还忧史书芜杂,不利资治,乃粗立《后史记》纲纪,以至因“附会文法”获罪,冤死狱中。“逢时独为贵,历代非无才。”⑤其一心系国,执念报国,最终功业不成,或因难合“主意”、不逢“圣贤”,或因书生意气、不切时宜,或因孤身奋发、不善合力。后人为其感叹,应是基于对其治世之才的广泛认可、报国之心的世代颂扬。
悠悠念群生⑤。“万物之灵,莫大于黔首;王政之贵,莫大于安人。”⑤“安人”,是陈子昂治世主张的核心。——心系百姓疾苦。饱含“圣人不利己,忧心在元元”⑤的同情,鼓呼“安民”。多次上书,建议“薄徭轻刑”“不应危刑,以失民望”。《谏灵驾入京书》认为高宗灵驾从洛阳返葬长安,贻误农时,影响民生,应就近安葬以免劳民伤财;《上蜀川安危事》对人民“失业”“逃亡”深表同情,愤慨指责“官人贪暴”“侵渔”“剥夺”百姓;《上军国利害事三条》提出“修文德,去刑罚,劝农桑,以息天下之人”⑤;《谏政理书》主张赈恤安抚鳏寡孤独等,促使“人得安其俗,乐其业,甘其食,美其服”⑤。——倡导各族繁荣。明确“制御戎狄,永安黎元”⑤的主张,强调“安边”。他两次参加唐军对西蕃、契丹的征战,亲身经历使其倍加同情戍边将士的遭遇,感同身受连年征战给边疆各族人民带来的苦痛。为此,先后上《为乔补阙论突厥表》《上西蕃边州安危事》《谏雅州讨生羌书》《上军国机要事》《上益国事》等,强调大国自谨、息兵止战,倡导“各族共欣荣,黎民方安然”⑤。这种与邻国和少数民族友好相处、实现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的主张,具有突破时代局限的意义。——力促宗室安宁。洞察“天下士庶,思愿安宁”⑤的现实,呼吁“安士”。针对李唐宗室或遭诛杀,或被流亡,或遭监禁,惶惶不可终日的现状,直谏武则天安抚宗室、明讼恤狱,终止设铜匦、广开告密之门等做法。并以诗讽喻,“乐羊为魏将,食子殉军功。骨肉且相薄,他人安得忠?吾闻中山相,乃属放麑翁。孤兽犹不忍,况以奉君终。”⑤其从“安宗室”的角度出发,劝谏当政者戒薄情、滥杀,改善士不自安的现状,具有不可忽视的社会意义。
初心终不渝。陈子昂虽仕途艰难,但忧国爱民的笃定和坚守,却为其短暂生涯赋予了久远内涵。——执着于始终。以平生所学实现“成千岁之业,立万代之规”⑤的抱负,贯穿其仕途始终。他还是“草莽之臣”,便时常上书言政;表乞罢职归乡之际,犹上《上蜀川安危事》,“以义补国”⑤。从“方谒明天子,清宴奉良筹。再取连城璧,三陟平津侯”⑤的雄心满怀,到“长鸣复谁闻”“时醉独未醒”⑤的郁孤愤懑,毕生失意,四处碰壁,但自始至终能知而进言,力谏不止。——信守于挫折。屡次谏书针砭时弊、剖陈政见,往往石沉大海,有去无回。指责酷吏,言多切直,招致嫉恨,曾被构陷为“逆党”,几死狱中。言不为所用,人常遭其损,身心俱受创伤。尽管认清了“江海事多违”、“贤圣不相逢”⑤的严酷现实,依然故我,信守初衷,近乎固执地明知其不可为而为之。——坦然于生死。“危言正色,抗议直辞,赴汤镬而不回,至诛夷而不悔……实以为杀身之害小,存国之利大。”⑤其言也凿凿,心也切切,行也孜孜。作为谏官,其建言献策,往往不为自身进退而权衡得失,为利天下而不避趋个人祸福。所谓壁立千仞、无欲则刚,他有此置生死于度外的襟怀,故能直陈治世利害而无禁忌,对于当时讳莫如深的李唐宗室、威权酷刑等,常“不惮死亡之诛以极谏”⑤。其“少学纵横术”⑤,但入世不取纵横家的权变,“宁随当代子,倾侧且沉浮”⑤,终因坚守内心方正,了无圆滑世故行迹,故于生死也坦然。
诚如王夫之所说“非但文士之选也,使得明君以尽其才,驾马周而颉颃姚崇,以为大臣可矣”。其生逢上承“贞观”、下启“开元”的盛世,惜乎不能“尽其才”,仕途政绩,不可与一代名相马周、姚崇同日而语。但是沉醉何欢凉txt,若不以结局论英雄,其忧国之心、爱民之忱、治世之才、“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之担当,又岂能以仕宦品位衡量?
//////////
骨正气端之贤哲
诗作不多而绝唱千古,仕途不达而蜚声后世。倡导诗文革新,则横扫颓废而开一代新风;经历宦海沉浮,则立定脚跟而不左右摇摆;致力修齐治平zdns,则集义气、志气、骨气为一体。以此而论,陈子昂不愧贤哲。
凛然有义气。承继家传纵横、墨家影响,兼得道、释濡染,深受儒家熏陶,陈子昂的豪侠、忠义之气,修养在心,焕发于行。——不平则鸣显侠义。“始以豪家子,驰侠使气”“尚气诀,弋博自如”③,他面对不平之事,有“虽千万人吾往矣”的豪侠果敢。友人乔知之被武氏当权者迫害致死,知情者多三缄其口,他独不然。宗人死狱中,人或知其蒙冤,每惧峻法酷刑,畏言远祸,他“敢冒万死”⑤,上《申宗人冤狱书》,为其打抱不平。“赤丸杀公吏,白刃报私仇”⑤。其嫉恶如仇的侠肝义胆,于情可谓豪放仗义,于理亦显浩然正气。“持正论而不挠……而贼臣凶党,弗能加害,固有以服其心而夺其魄者,岂冒昧无择而身试虎吻哉”。可见,《新唐书》论其“少威仪”,或失偏颇。侠之大者,正气在抱,则威仪其外。——为国利民守大义。因支持“武周”而上《大周授命颂》《为赤县父老劝封禅表》,拥戴武则天称帝,有人议其“贰臣”,訾其操守。其时,武则天当政,锐意改革,打击关陇氏族集团,平民百姓更多受益;选贤任能,广开庶族文人入仕之路,陈子昂也得以凭科举除官。如从当时的历史背景出发具体分析,不难发现,其拥武则天,或许有谋求仕途、施展抱负的意愿,但主流是拥护利国安民的施政改革。如从其仕宦生涯的角度具体考察,显而易见,在“武周”和“李唐”之间不模棱两可、左右逢迎;择拥“武周”,却又直陈为政之失,不一味阿附、违心顺从。因此,“贰臣”之议、“操守”之讥,显然有失公允。洗心守正义,立世或孤独伍秉鉴。拂去历史的尘埃,凝视其茕茕的背影,可见取义舍利的果毅、“以私义而害公法,仁者不为”⑤的刚直、“天下为公”的凛然大义。
坚贞有志气。“陈君道可以济天下,而命不通于天下;才可以致尧舜,而运不合于尧舜”。陈子昂失意当时,惜乎壮志难酬;传诵后世,贵能笃定其志。——志存高远常思振奋。“志不强者智不达,言不信者行不果”。其仰慕鬼谷子“囊括经世道”“舒之弥宇宙”⑤的雄才大略,不愿“空与麋鹿群”⑤。读书时便立下“以公济天下”⑤的大志。有生之年,或上书规劝,或诗文讽喻,锲而不舍表达自己的治世主张。数蒙召见,不曲意逢迎而邀宠幸;“同游英俊人,多秉辅佐权”②,不为求闻达而改立米国度场;“位下何足伤,所贵者圣贤”②,历任三职,遭贬两度,不为求苟安而弃坚守。最后,宁愿“归从海上鸥”⑤,辞官归乡,也不改弦易辙。——志循大道终能独善。痛苦始于思考,悲愤源于求索。其“幽居观大运”⑤,考察天人,上下求索天地之道、时运之道、治世之道、人生之道,饱尝了落落寡合之寂寞。经天纬地的大志,最终换得遗世孑立的孤独。但是,道阻且遥的严酷,未能终止其对“大道”的追寻,反而使其思考愈加深邃、悲天悯人之情更加浓郁。于是,幽州台上,“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⑤。面对悠远时间、广袤空间,他深深感同“往者余弗及兮,来者吾不闻”的苦闷、“坎井之蛙不可与语东海之乐”的愤懑。其所“见”所“念”所“涕”,以及喷薄于胸中的呐喊,岂止因于个人功业未就,或更源于报国安民的壮志未酬、壮心未已。匡时济世之愿,终如水月镜花。然而,稳如磐石的立场,九死不悔的坚守,于有识之士,又岂能或缺。
不屈有骨气。“恶凶险之类”“无邪佞之朋”“憎贪冒之党”“疾苟且之徒”⑤,陈子昂高蹈豪迈,底蕴于骨气端直。——“事君端忠贞”⑤的耿介。正所谓公道于心,则骨必正、气必华、言必直海灯传奇。“拥武”而不为“武”所用,个中存因或在耿介端贞,不溢美,不讳疾我外母唔系人。其力谏酷吏之害、穷兵之祸、佞佛之弊……无时不显“骨鲠”秉性。杜甫评价其“终古立忠义,感遇有遗篇”②,而新旧唐书却言其“褊躁”,或许恰好证明了他不说违心话,不行苟且事,不做两面人。——“众趋明所避”⑤的方正。渴望仕途有所建树,但绝不“骄荣贵工巧,势利迭相干”⑤。倍感孤独无助,而又不党不群,打心眼里鄙视“市人矜巧智”“倾夺相夸侈”⑤。拥戴武则天,却与武三思、武攸宜等武氏权贵形同陌路;与酷吏来俊臣之流、宵小薛怀义之辈泾渭分明。“逶迤势已久,骨鲠道斯穷”⑤的现实,反而坚定了内心的坦荡,宁愿选择地位卑微,也不附势求荣,玷污骨子里的清高。——“此节无凋零”⑤的劲朗。“岁寒霜雪苦,含彩独青青……春木有荣歇,此节无凋零”⑤。正如其诗中的“修竹”,一生多“霜雪”,而大节无亏,风骨劲朗。居庙堂以“诤言”尽臣节,事父母以孝悌尽子节,重人品则“朋友笃信诚”“立身贵廉明”⑤,养官德则“从官重公慎”“理讼惟正直”⑤,至“纵横策已弃”“私有挂冠之意”⑤,则独善其身养气节。为此,初唐至五代,其高尚气节广为颂扬。李白称其为“凤与麟”,杜甫称其为“哲匠”,白居易“每叹陈夫子,常嗟李谪仙”,陆龟蒙盛赞“李杜气不易,孟陈节难移”,牛峤将陈子昂、杜甫称作“二贤”……北宋以后,才有“无节”“善谀”“不知礼义廉耻”之议。诚然,站在客观论人的角度,白璧有瑕,人无完美,存在不足未可避免;站在知世论人的角度,史实背景不可脱离,存在历史局限也是必然。但“无节”“善谀”之论仍可商榷。以近侍朝官身份,竟逝于县令冤狱,试使子昂果善于谀佞,又岂如是哉?
“古者富贵而名摩灭,不可胜记,唯倜傥非常之人称焉”。诗家浩如烟海,名宦繁若星辰,“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历史长河大浪淘沙,而陈子昂至今为人津津乐道,因其诗文欤?因其忧国欤?因其气端欤?
注:
①唐·韩愈《荐士》(钱仲联《韩昌黎诗系年集释》,上海古籍出版社,1984)
②唐·杜甫《陈拾遗故宅》(清·仇兆鳌《杜诗详注》,中华书局,1979)
③宋·宋祁《新唐书·陈子昂传》(宋·宋祁《新唐书》郭伊娜,中华书局,1986)
④陈衍《石遗室诗话》(张寅彭主编《民国诗话丛编》,上海书店,2002)
⑤唐·陈子昂《修竹篇并序》(唐·陈子昂著,徐鹏校《陈子昂集》,中华书局,1960)
⑥唐·姚思廉《陈书·后主本纪》(唐·姚思廉《陈书》,中华书局,1972)
⑦唐·梁肃《补阙李君前集序》(清·董诰《全唐文》雪椰,中华书局,1983)
⑧明·高棅《唐诗品汇》(上海古籍出版社,1982)
⑨唐·卢藏用《右拾遗陈子昂文集序》(清·董诰《全唐文》,中华书局,1983)
⑩明·张颐《陈伯玉文集序》(唐·陈子昂著,徐鹏校《陈子昂集》,中华书局,1960)
?唐·白居易《初授拾遗诗》(清·彭定求等编《全唐诗》,中华书局,1960)
?宋·严羽《沧浪诗话·诗体》(何文焕辑《历代诗话》甘昭烈,中华书局,1981)
?金·元好问《论诗三十首》(清·施国祁《元遗山诗集笺注》,中华书局聚珍仿宋本)
?《荀子·大略》(章诗同《荀子简注》,上海人民出版社,1974)
?唐·卢藏用《陈子昂别传》(清·董诰《全唐文》,中华书局,1983)
?清·王夫之《读通鑑论》(舒士彦注解《读通鑑论》,中华书局,2004)
?唐·赵澹《梓州刺史鲜于公为故拾遗陈公建旌德之碑》(清·董诰《全唐文》,中华书局,1983)
?《墨子·修身》(吴毓江撰,孙启治点校《墨子校注》,中华书局,1993)
?屈原《远游》(宋·洪兴祖《楚辞补注》,中华书局,1983)
?《荀子·正论》(章诗同《荀子简注》,上海人民出版社,1974)
?唐·李白《赠僧行融》(清·王琦注《李太白全集》,中华书局,1977)
?唐·白居易《江楼夜吟元九律诗成三十韵》(清·彭定求等编《全唐诗》,中华书局,1960)
?唐·陆龟蒙《袭美先辈以龟蒙所献五百言,既蒙见和,复示荣唱至于千字,提掖之重,蔑有称实,再抒鄙怀,用伸酬谢》(清·彭定求等编《全唐诗》,中华书局,1960)
?唐·牛峤《登陈拾遗书台览杜工部留题慨然成咏》(陈尚君辑校《全唐诗补编》,中华书局,1992)
?汉·司马迁《报任安书》(汉·班固撰,唐·颜师古注《汉书》,中华书局,1962)
?清·赵翼《瓯北集·论诗》(《清代诗文集彙编》,上海古籍出版社,2011)


鑫圆成酒业地址: 射洪县太和镇虹桥路151号(北转盘工商银行ATM机旁)销售热线0825---6634377 二十四小时接听中
文章归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