汾阳路3号一幅大别山民俗风情的画卷——读胡超历史小说《天堂寨》-公益锐评

作者:admin , 分类:全部文章 , 浏览:512
一幅大别山民俗风情的画卷——读胡超历史小说《天堂寨》-公益锐评

2017年的端午节,在这个纪念我们楚国诗人屈原的小长假里,读完了以我老家地名命名的历史小说《天堂寨》,还是我高中时语文老师儿子的作品,倍感亲切,书中文字让我的节日沉浸于故乡人物、山水、物产、民俗、乡情的怀恋和记忆中。齐慧娟

胡超的这本历史小说由中国电影出版社出版。小说以史实和虚构相结合的方式,还原再现了“淮西第一名刹”广化寺的毁灭过程。小说故事主线通过县官于化成微服私访天堂寨,察觉广化寺窝藏太平天国伤兵秘密,被寺庙发现后羁押在寺庙的大钟里,并拟用和尚坐化升天的方式将其灭迹,在最后生火坐化关键时刻,于化成抛出白布血书求救剑帝加点,僧人阴谋败露,前来观礼的黄州知府王成带领官军将这个千年古刹彻底焚毁,而洞悉寺庙秘密的小僧人有三则在寺庙焚毁过程中被救出,最后远走汉口易园侍女,成了著名楚剧戏班的班主。故事情节虽不太复杂,但富有想象力和戏剧性,书中有名有姓的人物也不多,主要人物小和尚有三和其暗恋的村姑栗花,栗花的父亲朱大叔和“匏颈”母亲,寺庙里的僧人传祥、传戒,还有县官于化成和黄州知府王成等,而提及的大别山历史名人数量更多。为便于虚构并区别于史志记载,作者还将历史上剿灭广化寺的于成龙的名字分拆成了两个人物的名字,将小说中唱戏的余三盛与真正走出罗田、成为京剧创始人的余三胜也略有字面差异。小说一开篇就通过广化寺和尚升天事件拉开叙述的场景,通过两个小人物有三和栗花二人的视角,将寺庙里的僧众和九资河镇老百姓的生活串起来,从而艺术地展现大别山的历史人文和地理民俗,犹如在我们眼前勾勒出一幅大别山风情民俗的巨幅画卷,让一幅幅天堂寨人生产生活的场景生动演示在读者面前。

小说在三个方面特色突出:
首先香江入海,作者特别善于白描式的民俗风情写作,把天堂寨特有的风俗民情、土特产品、饮食习惯和生产生活场景用形象的文字再现出来。尽管是小说,但各章节的名字大多是两个字的名词,如:板栗、腊肉、茯苓、木梓、东腔等,虽每个章节都侧重描写不同人物,故事情节和所挖掘的历史真相也是逐渐展开,但更多的篇幅是通过人物的眼和口,描述天堂寨一带的民俗风情,地理物产蒋卉。如“板栗”一节,就是通过栗花的所见所思,把天堂寨特有的板栗特产,从种植、采摘、储藏到做成各种佳肴的技巧,进行了细致而形象的陈述。“茯苓”一节里,通过有三和朱大叔一起加工茯苓,展开对九资河最著名特产茯苓的详尽描述,从种植、采挖、茯苓片加工,到进贡成为清皇宫食品;还有今人可能不太了解的天堂寨特产“木梓”,通过有三和栗花一起采摘木梓,再现了九资河人边吟唱山歌哦呵腔边采摘木梓的劳动场面,详尽介绍了木梓这种特产从果实成熟到用锞刀采摘,到榨油成为最终产品的过程;“鸠兹”一节里除了记叙九资河镇为古鸠兹国的历史渊源外,对豆腐铺磨豆腐、做豆皮、豆油、豆渣的过程也有生动而细致的描述。

其次,作者善于通过故事情节设计和人物的所见所思,将大别山的历史、人文、地理串起来,如通过黄州知府王成查访罗田县官于化成失踪及广化寺和尚升天的故事,将大别山区历史上的大事件、著名历史人物都链接起来,如苏东坡、张耒对黄州、罗田、广化寺的诗文赞美,徐寿辉在天堂寨发动的红巾军起义,王鼎组织的蕲黄四十八寨抗清的故事,曾国藩、胡林翼剿灭太平天国起义历史事件等;通过寺庙加工茯苓的场景描写,把九资河茯苓特产与京剧创始人余三胜,还有慈禧太后喜欢京戏和茯苓糕联系起来;通过有三给僧人传戒洗澡疗伤,把大别山历史名医李时珍、万密斋的医术连接起来贺维艺。作者由于其从事影视艺术的经历,特别善于通过镜头来呈现人物画面和生活场景,用蒙太奇的手法让大别山历史的和今天的人物和事件,穿越时空连接起来,有点像制作了一个3D旅游宣传片,带领你游历天堂寨并讲述大别山的山水物产和人物故事。

三是作者对罗田及天堂寨一带的方言俗语很熟悉了解,且有较深研究,因此驾轻就熟、恰到好处的引用九资河一带的方言俚语。小说部分章节就是用这些方言做的标题,如木梓、匏颈、东腔、兰草等,文中还使用了一些俗话俚语,如“焐饭”是普通话里做饭的意思,“过夜”是吃晚饭的意思,“困醒”指睡觉,“薅秧”是指种水稻时的给稻田秧苗松土除草的农活等。“错话”一节中,有一段广化寺传戒师傅骂人的话,是典型的天堂寨的方言:“有心缝儿也没得裸用逃离伊甸园,文不能当官,武不能打仗,一辈子做个和尚,卵子儿倒也长了两个,细伢儿都生不了一个”。“木梓”一节里写九资河人采收木梓的劳动场景,男女互相唱歌调情,农妇的语言:“哎呀,细女伢儿长得齐整,就是能干!看不出你这小手小脚的,做事这么杀生呢!腰都不用弯,木梓自家长脚跑进你的篮子哎”,这些对话用的词汇,如“有心缝儿”指聪明,“齐整”指漂亮,“杀生”指做事踏实有成效,不知道外地读者会有何感觉,罗田读者读到此会忍俊不禁。

作者书中还引用了很多地方的谚语和顺口溜,如描述冬季天堂寨人生活的这段话:“到了冬天汾阳路3号,大雪封山,各种腊肉、腊鱼、萝卜、芋头,家家手艺独特的酸菜泡菜,围着火塘,喝着糯米甜酒提纯出的老米酒,简朴中就是山林岁月休养生息的快乐。俗话说得好:老米酒,蔸子火,除了神仙就是我”,最后的这个顺口溜就是天堂寨人最常说的话,虽有点粉饰旧时代天堂寨人的生活,但体现大山头人那种阿Q式的乐观豁达、易于满足又是客观真实的。

不知道胡超是不是钱钟书小说的热爱者,《天堂寨》的有些章节,那种白描式的细节描写,如第一章“升天”里大段对莲藕排骨汤的熬制过程的描述,没有吃货对美食的研究观察和老到的文笔,是难以写出这种真切感受的;还有对山里孩子“冻疮”的描述,我联想到的是《围城》对方鸿渐住乡村旅馆跳蚤引发瘙痒的那段描写,生动、形象、逼真、风趣洞窟物语,极具现场感,让读者如历其境。但是这种小说写作风格,也很容易陷入掉书袋子的陷阱,过多的联想和引经据典,会带来与小说人物和情节关联度不够紧密,有炫耀知识和见识的嫌疑。

但正如作者所说:“怀念故乡的山水人物,那种深切的情感关注,总阻止我客观冷静地讲述故事。写来写去,琐碎风土人情,总归是敝帚自珍,风景这边独好,免不了“纸上导游”的心态。很多段落,写得就像所谓“文艺青年”气质的乡土风俗画,自己都感觉像是在给天堂寨景区写着文化背景解说词”。的确,这是这部小说的特色和长处,但也可能是其不足。不知道一个外地人看这本小说会有何感受,故事情节展开较为缓慢,虽然故事的悬念也做到了前后照应,包袱最后抖开让读者拍案惊奇,但过多白描式的风俗民情的描写,有时会让人物和故事反而成了陪衬,一些繁复的民俗描写会不会让没有这些生活体验的外地读者和年轻的大别山读者失去阅读的耐心?让这部历史传奇小说失却传奇的吸引力?

天堂寨的旅游业从上个世纪末期起步,目前已经进入快速发展期,在引进资本改进交通设施美化景区风景的同时,发掘包装历史人文和民俗风情,是发展提升旅游品质的当务之急。近年来,罗田县政府在打造地域旅游文化、发掘乡土文明方面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将京剧创始人余三胜的故事改编成黄梅戏晋京演出太平血,以罗田风景和人物为原型的电影《梦行者》上映,还有以徐寿辉起义为素材的章回小说《天堂寨》的出版等等。今年,胡超以“大别山文化写作”样式推出的又一部历史小说《天堂寨》的出版,通过广化寺的兴亡将大别山的历史人物和事件进行了文学再现,将罗田特有的“蚕吐丝、蜂酿蜜、树结油、山产栗”融进文学故事进行详尽的推介,可堪作是罗田升级旅游文化的又一重头产品,将为天堂寨及九资河古镇的旅游深度开发,提供更多的想象空间和文化背书圣灵诛仙。

罗田虽地处大别山南麓,过去交通不便,很多罗田人是真正的“大山头上的人”,一辈子难以走出深山小人通天。但罗田素有“勤于教子,耻于经商”的传统,重视教育,因此人才辈出,他们聪明、勤奋、好学,一旦走出大山头,一个个才华横溢,成名成家,一批著名媒体人都出自罗田,还有一个活跃的罗田作家群落,有写小说的,有写诗歌的,还有写杂文散文的,散布在北京、上海、广东和罗田。上世纪我曾经写过一个罗田文艺述评《富饶的贫困》,认为罗田可供创作的艺术素材很富饶,但由于艺术家滋养土壤不够,因此陷于艺术创作的贫困。二十年过去了,这几年罗田人创作出版的文艺作品一部又一部,看来,我这个观点过时了!

刊发于2017-06-09《新华每日电讯》
文章归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