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挑战女武神加点一张表看完248位历代大哲思想主旨,收藏5000年智慧精华!-道家

作者:admin , 分类:全部文章 , 浏览:572
一张表看完248位历代大哲思想主旨,收藏5000年智慧精华!-道家

人物简介思想主旨西周周公“元圣”,儒学先驱、奠基人。制礼作乐。敬天保民。春秋管仲法家代表人物,齐国相国。法治。重视发展经济。尊重民意。《管子》公孙侨郑国政治家、思想家。维护公室利益,限制贵族特权。邓析“名辨之学”倡始人,名家学派先驱人物。第一个反对“礼治”。不法先王,不是礼义。晏婴齐国著名政治家、思想家、外交家。施政:仁政爱民。劝谏艺术:曲谏、诱谏。人生观:看淡生死。《晏子春秋》老子道家学派创始人。宇宙观:天道自然。人生观:清虚自守。政治观:无为而治。《道德经》孔子儒家学派创始人。仁。义。礼。《论语》关尹周敬王之大夫,道家人物。常无、常有宋山木事件。“太一”为万物根本。濡弱谦下。内心虚静。顺应自然。因势利导。不为人先。《关尹子》文子道家祖师和主要代表人物,老子弟子。得道之人不为是非左右而超然自由。“道”是统治者必由之路。得道者其德柔弱容众、以柔克刚。阴阳相互依存、包含并相互转化。《文子》仲尼弟子七十二贤。颜回:德行。仲由:勇武。言偃:礼乐。曾参:孝、忠恕。子思:中庸。……《孝经》《中庸》等孙武百世兵家之师,东方兵学鼻祖。重战、慎战、备战。知己知彼。谋略制胜。文武兼施。恩威并重(治军)。《孙子兵法》范蠡被后人尊称为“商圣”。忠以为国。智以保身。商以致富。战国吴起战国四大名将之首,兵家代表人物。政治和军事相结合,对内修明文德,对外做好战备。用道、义、礼、仁治理军队和民众。慎重对待战争,反对穷兵黩武。《吴子兵法》墨子墨家学派创始人。兼爱。非攻。尚贤。尚同。天志。明鬼。非命。非乐。节葬。节用。《墨子》列御寇创立贵虚学派,道家学派介于老庄之间承前启后的重要传承人物。宇宙生成四阶段说。天体运动说。地动说。宇宙无限说。《列子》杨朱道家杨朱学说派创始人。生死一如。贵己。全性保真。商鞅政治家、改革家、思想家,法家代表人物。圣人苟可以强国,不法其故;苟可以利民,不循其礼。法家“法术势”三派中,商鞅重“法”。《商君书》申不害法家重要代表人物之一。法家“法术势”三派中,申不害重“术”。《申子》尸佼著名政治家、道家思想家。天地四方曰宇,往来古今曰宙。学积有生。从道必吉。重民。《尸子》慎到从道家中分出的法家代表人物,法家创始人之一。法家“法术势”三派中,慎到重“势”。《慎子》孙膑军事家,兵家代表人物。重视、慎重地对待战争。知“道”。必攻不守,因势、造势。《孙膑兵法》鬼谷子道家代表人物,纵横家鼻祖。潜谋于无形,常胜于不争不费。《鬼谷子》鹖冠子道家代表人物。泰一者,执大同之制。刑名、法术也是本于道。举贤授能、动武用兵。反对专任法制。宣扬厚德隆俊。《鹖冠子》惠施名家学派的开山鼻祖和主要代表人物。合同异。苏秦著名纵横家、外交家和谋略家。合纵。张仪著名纵横家、外交家和谋略家。连横。宋钘战国道家学派前驱,宋尹学派创始人及代表人物。接万物以别宥为始。情欲寡。见侮不辱。崇俭。非斗。《宋子》孟子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亚圣。民本。仁政。仁义礼智。法先王。天与天道。性善。《孟子》庄子继老子之后,道家学派最重要的代表人物。天道自然。齐生死、一物我。游心、游世。保身全生。无用之用。天人合一。无为而治。《庄子》尹文道家学派代表人物,战国宋尹学派前驱,稷下学派代表人物之一。小康。恕道。无为而治。屈原楚国诗人、政治家。中国历史上第一位伟大的爱国诗人,中国浪漫主义文学的奠基人。举贤授能。造为宪令。大一统。公孙龙名家离坚白派代表人物。别同异,离坚白。《公孙龙子》邹衍道家代表人物,阴阳家创始人。五行论。五德终始说。大九州。《邹子》荀子儒家代表人物,辞赋之祖。天道自然。性恶论。所积而致。名分使群。法后王。虚壹而静林碧琪。《荀子》吕不韦战国末年著名商人、政治家、思想家,官至秦国丞相。上应天时、中察人情、下观地利。无为而治。伦理。公正。法治。权谋。《吕氏春秋》韩非法家思想集大成者,被誉为最得老子思想精髓的两个人之一。法术势相结合。名实相符。法治。变法图强。天道自然。《韩非子》尉缭兵家人物。并兼广大,以一其制度。《尉缭子》秦李斯协助秦始皇统一天下。法家代表人物。实用主义。崇法尚刑。以法为教、禁绝私学。以吏为师,焚书。轻罪重刑。师法后王。西汉陆贾对安定汉初局势做出极大贡献。吕后时,说和陈平、周勃同力诛吕。行仁义。法先圣。礼法结合。无为而治。贾谊西汉初著名政论家、文学家。施仁义、行仁政。民本。《过秦论》刘安汉高祖刘邦之孙,思想家、文学家。元气论。《淮南子》司马谈司马迁之父,汉初五大夫之一。无为是君无为,而臣有为。《论六家要旨》董仲舒思想家、哲学家、政治家、教育家。大一统,天人感应,以德治国,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天人三策》司马迁伟大的史学家、文学家、思想家。历史之父。核心是天道自然,要旨是人民的足欲。《史记》京房治易学,详于灾异,开创京氏易学,有京氏易传存世。帝王任人不当,会造成天下大乱,灾异横生。《灾异论》刘向经学家、目录学家、文学家。著《战国策》、《列女传》等,与子刘歆编订《山海经》。吸收诸子百家改善儒学。主张利用阴阳五行学说作政治斗争工具。《战国策》扬雄哲学家、文学家、语言学家。将源于老子之道的玄作为最高范畴,并在构筑宇宙生成图式、探索事物发展规律时,以玄为中心思想。《太玄》刘歆中国儒学史上的一个重要人物,古文经学的真正开创者。重新排列六艺次序,把《易经》提到首要地位。首次披露《古文尚书》和《逸礼》来历,将秘藏古文经本传出内朝。首次把《毛诗》归于古文经典。首次把《周官》称为“经”,列入古文经典。重新整理《左氏春秋》,探求全书义理。《七略》东汉桓谭哲学家、经学家、琴师、天文学家。爱好音律,善鼓琴,博学多通,遍习五经,喜非毁俗儒。任用贤人。设法禁奸。重农抑商。统一法度。批判谶纬方术。王充唯物主义哲学家,无神论者。天自然无为。天不能故生人。神灭无鬼。今胜于古。《论衡》王符政论家、文学家、进步思想家。天人合一、天人感应。人道中和。天道曰施,地道曰化,人道曰为。气运感动。重本抑末。批判迷信,邪不伐正。崔寔东汉后期政论家。国家制度要根据形势的变化而改变。刑罚者,治乱之药石;德教者,兴平之粱肉。反对赦免。魏伯阳著名黄老道家、炼丹理论家。其《周易参同契》被后世奉为“万古丹经王”,奠定了道教丹鼎学说理论基础。借周易爻象来论述炼丹修仙的方法。《周易参同契》三道由一:大易、黄老、炉火三者相通,皆合乎道。郑玄东汉末年儒家学者、经学大师。遍注儒家经典,使经学进入了一个“小统一时代”。尊师重道。天神是宇宙万物的创造者和最高主宰。君权神授。维护中央集权,反对地方割据。荀悦史学家、政论家,思想家。抨击谶纬符瑞,反对土地兼并。为政者要兴农桑以养其性,审好恶以正其俗,宣文教以章其化,立武备以秉其威,明赏罚以统其法。徐斡东汉末学者、文学家、哲学家。“建安七子”之一。求实。以理服人。仲长统东汉末年哲学家、政论家。大体平等的社会结构解体以后,贫富相差是不可逆转的趋势。个体养生,奉养过厚并非好事。隐居避世、养性保寿。高诱东汉末学者、官员。反神学。“道”为本体。把“天地”实体也视作“道”。太一、太极、元气、道,同义。“道”具活性,是无限大和无限小的统一,为永恒的物质长存。无为而治,同时讲究仁义,并用贤人。三国曹操三国中曹魏政权的奠基人。尚礼重法。用人唯才。抑制豪强,加强集权。实行屯田制,兴修水利。严整治军,严明法令。诸葛亮蜀汉丞相,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散文家、书法家、发明家。安抚百姓、遵守礼制、约束官员、慎用权力。因地制宜发展经济。兴修水利。严以治军,谨慎用兵。何晏魏国玄学家、大臣。魏晋玄学创始者之一。以无为本,贵无贱有。圣人无情。重“自然”而轻“名教”。王弼魏晋玄学的主要代表人物之一。贵无论。得象忘言、得意忘象。绝圣智、弃仁义。《道德经注》《周易注》等傅嘏(gǔ)曹魏后期重臣。玄学家。在“才性四本论”中持“同”论。刘劭曹魏思想家。识人应听其言,还应观其行。人分五等,“圣人”是最高人格。儒家“中庸”即道家“无名”。阮籍“竹林七贤”领袖之一。魏晋玄学的重要人物。主张“自然”排斥名教。无为、无君。“达”,根本途径为“齐物”。《大人先生传》《通老论》《达庄论》嵇康魏晋玄学的重要人物。“竹林七贤”领袖之一。越名教而任自然,审贵贱而通物情。《养生论》《声无哀乐论》西晋向秀魏晋竹林七贤之一。喜老庄,曾注《庄子》。注未成便过世,郭象承其余绪,成书《庄子注》三十三篇。合“自然”与“名教”为一嫡女小妾。《难养生论》傅玄文学家、思想家。“元气”是构成自然界事物的基本元素。人性的可塑性。杨泉哲学家,道家崇有派代表人物。气一元论,以“气”为体,肯定自然规律的客观性。“宣夜说”,宇宙空间充满“元气”,除皓大“元气”外别无他物。欧阳建西晋太守,“二十四友”之一。提出“言尽意”思想,否定语言不能表达事物的说法。裴頠(wěi)西晋大臣、哲学家。崇有派领袖。反对贵无论,提出崇有论。万有“自生”。万物生化有其规律。重视现实,不满轻视事功的放达风气。郭象玄学家。注《庄子》三十三篇,删其余十九篇。从有关文献来看,《庄子注》可能是向秀的著作,郭象则进行了篡、删、增、改、编等工作。反对贵无论和崇有论,其核心理论是万物自生的“独化论”。《庄子注》鲁胜中国哲学史上一位兴微继绝的人物。《史记》没有给墨子立传,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后,墨子似乎就从思想界消失,直到鲁胜给墨家作注。东晋葛洪道教学者、著名炼丹家、医药学家。将神仙方术与儒家的纲常名教相结合,并与道教戒律融为一体。治乱世应用重刑。兼收并蓄儒、墨、名、法诸家,尊君为天。不满魏晋清谈,主张文章、德行并重,立言当有助于教化。相信炼制和服食金丹可得长生成仙。《抱朴子》《肘后方》鲍敬言两晋之际思想家。“好老庄之书,治剧辩之言”。无君论。支遁高僧、佛学家、文学家。色法无有自性。顿悟说。张湛学者、玄学家、养生学家。其《列子注》的哲学思想对后世宋明理学影响很大,对佛教中国化、本土化也起了重要作用。“二元论”,即世界包括有形的经验世界和无形的超验世界,前者有始终,后者无穷尽。“太易”是万物本源。无为而治。天人合一。《列子注》孙盛东晋中期史学家、名士、官员。极重史德。道安杰出的佛教学者。定三义之禅义、等义、空义,对治贪嗔痴三毒。禅定目的为进一步认识本无。《人本欲生经注》戴逵著名美术家、雕塑家。性高洁,常以礼度自处,深以放达为非道。僧肇鸠摩罗什弟子,被罗什誉为“中华解空第一人”。物不迁。不真空论。般若无知。涅槃无名。《肇论》慧远中国净土宗始祖。引老庄解说佛经。形灭而神不灭,三世轮转。超越因果轮回的捷径——往生净土。三昧是专思寂想,一心专念、止寂他想,即是止观并运。念佛三昧在诸三昧中最殊胜。定中见佛,归命安养。《法性论》南北朝陶潜中国第一位田园诗人,“古今隐逸诗人之宗”。隐逸:柔、淡、远。自然,自由。不言教化、不事雕凿。情感自由抒发。自然天成。竺道生佛教学者,鸠摩罗什的著名门徒之一。人人皆具佛性。顿悟成佛。何承天南朝宋大臣、著名天文学家、无神论思想家。反佛。批判“神不灭”论。反对因果报应说。宣扬无神论。寇谦之北朝道教代表人物与领袖,南北朝新天师道的改革者和代表人物。吸取儒家五常观念、儒释礼仪规戒,建立比较完整的道教教理教义和斋戒仪式。顾欢南朝齐大臣,著名道教学者。用尊夏卑夷观点来反对佛教。范缜著名唯物主义思想家、道家代表人物、杰出的无神论者。形神相即。形质神用。心为虑本。辩证。反佛。《神灭论》保志南朝梁高僧。以数日不食、亦无饥容和言说皆应验等神迹著名。刘峻南朝文学家。以注释刘义庆等编撰的《世说新语》而着闻于世。人的穷通都由天命决定,既非人事,也不是鬼神所能影响。邢邵北朝魏、齐时无神论者、文学家。反对“神不灭论”,持无神论。樊逊北齐文学家、官员。崇尚儒教,排斥佛老。 隋智顗中国天台宗始祖和实际创立者。创五时八教的判教方法。止观双修。一心三观。圆融三谛。一念三千。《摩诃止观》《法华文句》王通著名教育家、思想家。恢复王道政治,实行“仁政”,“三教合一”。探究“天人之事”。唐吉藏三论宗创始人和集大成者。二谛、中道为佛性。诸法性空的中道实相论。教相判释以破一切有所得见为主旨。《中论疏》成玄英道士。继承和发挥了“重玄”思想,成为唐初道教哲学一大主流,使道教哲理及修炼思想更加升华。“玄”是“不滞”。有形之物皆假名,无形之物无假名。道是自然之理。心识与万物皆因缘和合而成。“道”本性静,众生皆可修道。《道德真经义疏》《南华真经疏》玄奘著名高僧,法相宗创始人,中国佛教三大翻译家之一。五种姓说。唯识哲学。因明学。《成唯识论》吕才哲学家、唯物主义思想家、音乐家。无神论。“极微”是世界本原。义理产生于实录。发展变化的原因是阴阳作用。反对生而知之。道宣中国的律宗初祖。中国戒律思想史上的重要思想家。新律学体系构建。《四分律》窥基玄奘弟子。法相宗高僧。四重二谛。五种唯识。唯识境行果。王玄览唐代高道。“道”为最高范畴。道与人互相依存联结。坐忘修心和定慧双修。神秀禅宗五祖弘忍弟子,北宗禅创始人。渐悟法门。禅灯默照,言语道断;心行处灭,不出文记。坐禅观心。《大乘无生方便门》慧能禅宗六祖。不立文字,教外别传;直指人心,见性成佛。无念为宗,无相为体,无住为本。《六祖坛经》玄觉高僧,六祖弟子。无生。顿悟。《证道歌》司马承祯道教上清派第十二代宗师。形神双全,性命双修。炼形为主,形神并妙。渐修。李筌道教思想理论家,政治军事理论家,隐士。“抱一”就是“复本”,“本”是最高的“道”,为“至道”。以名法理国。以权术用兵。神会禅宗六祖晚期弟子,荷泽宗创始者,建立南宗的一个得力人物,六祖著名的法脉传人之一。南宗顿教为正,北宗渐教为偏。《南宗定是非论》吴筠著名道士。守静去躁。神仙可学。先修神后炼形。湛然天台宗高僧。“无情有性”论。三谛不但相即,且有双遮双照之统一。如来藏缘起。批判慈恩、贤首、禅宗。怀海禅宗高僧,著名佛教改革家。众生心性本来圆满成就,只要不被妄想所系缚,就和诸佛无异。《百丈清规》教规改革:创立独立的禅院、禅寺,不与律寺混杂;打破寺院旧等级制度,僧徒不论高下尽入僧堂;一日不作,一日不食等。柳宗元唐宋八大家之一,文学家、哲学家、散文家和思想家。反对天符、天命、天道诸说,姜正阳批判神学,强调人事,用“人”来代替“神”。韩愈“唐宋八大家”之首。唐代古文运动倡导者。在儒学式微、释道盛行之际,致力复兴儒学,取得重大成功,古文运动即是重要手段。拯溺济危。主张中央集权,反对割据谮乱。仁政。力辟佛老,弘扬儒道。澄观华严宗僧人清明幻河图。诸宗融会、禅教一致。宗密华严宗五祖。顿悟资于渐修。师说符于佛意。先约三种佛教证三种禅心,然后禅教双忘,心佛倶寂。李翱曾从韩愈学古文,协助韩愈推进古文运动,两人关系在师友之间。文以明道长清宫词。崇儒排佛。性善情恶说。言行应以儒家“中道”为标准。刘禹锡哲学著作《天论》三篇,论述天的物质性,分析“天命论”产生的根源。天与人“交相胜,还相用”。天地之内不存在无形的东西。天人关系学说:天之所能者,生万物;人之所能者,治万物。无神论。五代杜光庭高道,道门领袖aa租车。道教集大成者。以“五道”“五宗”概括《道德经》六十余家注解。调和儒道,把孔孟之道统一于老君之道。仙道非一。谭峭著名道家学者。其《化书》在中国思想史上居重要地位。是一名了不起的古代科学家。世界起源于“虚”。道是“虚实相通”,修道者保持此境界即可“无生死”。无生死、黜是非、齐昏暗、忘祸福,泯灭一切差别,达到“大同”。理想社会是无亲疏、无爱恶的“太和”社会周易天地。《化书》北宋 石介宋理学先驱。“泰山学派”创始人。道统论。批判佛道。天人相与。道、气、性、理。复古,神秘主义圣人观。民本。孙复与胡瑗、石介并称“宋初三先生”。文为道用。尊天子、黜诸侯。儒家道统,排斥佛道二教,抨击时文。胡瑗大儒学者陆冬雨。理学先驱。天人合一。知行合一。李觏重要的哲学家、思想家、教育家、改革家。无神论。一元论。主观来自客观。功利主义。均田、平土。重兵、强兵、武备,仁义之师。周敦颐儒家理学思想鼻祖。无极而太极。物则不通,神妙万物。至诚、主静。文以载道穆小龙。明慎用刑。成圣五阶段论。《太极图说》《通书》等邵雍大哲学家,理学创始人之一。和周敦颐、张载、程颢、程颐并称“北宋五子”。质诸天道而本于人事。先天学。宇宙循环论。历史循环论。从儒道互补的角度来沟通天人。人性同于物性,人性高于物性。《皇极经世》《观物内外篇》等张载思想家、教育家、理学创始人之一,关学创始人。“北宋五子”之一。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崇文集》《正蒙》《横渠易说》程颢哲学家、教育家、诗人和北宋理学的奠基者。“理”是先于万物的“天理”。万物皆只是一个天理。万事皆出于理古墓迷途。有理则有气。人性本善。性即理。存天理、灭人欲。涵养须用敬,进学在致知。“存天理”须先“明天理”,“明天理”须即物穷理。君臣、父子等尊卑秩序,亦是天理。天下物皆可以照理,有物必有则,一物须有一理。《定性书》《识仁篇》等司马光政治家、史学家、文学家。其人格堪称儒学教化下的典范,历来受人景仰。孝顺父母、友爱兄弟、忠于君王、取信于人。恭敬、节俭、正直,温良谦恭、刚正不阿。每一事都有法度,每一言行都合礼节。对财物看淡。《资治通鉴》王安石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家、文学家、改革家。被誉为“通儒”。名列“唐宋八大家”。功利主义。性情论斗神天下。风俗是国家的根本。吕大临金石学家。关学的杰出代表。“气”为人和万物本原的一元论。天人合一。天下一人。万物一体。一体二用。生生不穷。与时消息。随时识事。苏轼宋代重要的文学家,宋代文学最高成就的代表。“唐宋八大家”之一。“苏氏蜀学”开创者和集大成者。儒释道三教合一。谢良佐官员、学者。与游酢、吕大临、杨时号称“程门四先生”。创立上蔡学派,心学的奠基人、湖湘学派的鼻祖,在程朱理学发展史上起到桥梁作用。以“生意”解释仁,活者为仁,死者为不仁。“格物穷理”论。使“本真”的心恢复,才可深懂《论语》微旨军政联姻。程颐理学家和教育家。与其胞兄程颢共创“洛学”,为理学奠定了基础。“天理”说。将“仁学”发展至“万物为一体”境界。“定性”论。苏辙文学家、诗人、宰相,“唐宋八大家”之一。“苏氏蜀学”开创者和集大成者。儒释道三教合一。游酢著名理学家。“程门四先生”之首。“气”的“人化”。强调道德层面上的“理”。“孝弟”就是“仁”之本。由迹求道,以禅证儒。杨时“程门四先生”之一。又与罗从彦、李侗并称为“南剑三先生”。被奉为“程氏正宗”。用《华严宗》《易经》阐述自己思想,并用孔孟《大学》《中庸》《孟子》中“格物致知”“诚”“形色”“天性”等概念丰富扩充。对“理一分殊”“明镜”等学说有新创见,自然观上吸收张载“气”论。南宋胡宏湖湘学派的实际开创者,理学一代宗师。性本体论。人性无善恶论。“缘事物而知”和“循道而行”的知行论。李侗理学家黄天锡。万物统一于天理,只是天理的变化。理与心一。默坐澄心,体认天理。薛季宣哲学家,永嘉学派创始人。强调“步步着实”,注重研究田赋、兵制、水利等。陆九龄儒家心学开创者之一。“心”是一切事物的基础和出发点。圣人相传的“道统”即是“心”。治人先治己,自治莫大于气。反对“弃日用而论心,遗伦理而语道”。张栻创办城南书院,与朱熹、吕祖谦合称“东南三贤”。知行并发。天、性、心三者名异实同,皆同体于理。天下万物皆生于理。穷理在于居敬,居敬在于存心。新挑战女武神加点复性之善。吕祖谦创立“婺学”,“东南三贤”之一。明理躬行,学以致用,反对空谈心性。唐仲友著名理学家。紧紧围绕“经世致用”,提倡脚踏实地,注重现实功效,实事求是、身体力行。陆九渊宋明两代“心学”的开山之祖。心即理。宇宙便是吾心,吾心即是宇宙。求诸内,存心养心。陈亮永康学派的代表。“实事实功”,有益国计民生,讥讽理学家空谈“尽心知性”。蔡元定朱熹理学的主要创建者之一,被誉为“朱门领袖”“闽学干城”。以十为河图,以九为洛书,但两者又相互表理,其为一理。朱熹闽学派的代表人物,理学集大成者。理气论。动静观。格物致知论。人性二元论。《四书章句集注》《周易本义》陈傅良永嘉学派中承上启下的重要学者。注重研究经济致用事功之学,提倡学术接触实际。批判“贵义贱利(经济)、重本轻末(商)”思想。叶适永嘉学派集大成者。提倡功利,但把讲功利与讲义理结合起来,反对空谈性命,讲求学统。经制之学重典章、重经济、重致用,倡改革,又讲义理。杨简“淳熙四先生”之一,发扬陆九渊“心学”。天,性中之象;地,性中之形。天地人物尽在性命之中,天地人物之变化皆性之变化。性善论。无思无虑即道心。反观、复心、自我反省,“直而达之”地去体验道。蔡沉理学家。理是气或物的根本。万物万事各有其理,但总的理只有一个。有理乃有气,有气乃有形。阳顺阴逆,阳长则阴消、阳进则阴退,顺吉逆凶。心为身主,人心动静产生性情,性是理之形体,情是性的发动。主敬功夫。真德秀继朱熹之后的理学正宗传人,创“西山真氏学派”。德性天与,顺天应人。即器求理,持敬。神者气之伸,鬼者气之屈。魏了翁理学家,蜀学集大成者。河图与洛书,发挥道数无遗余。元黄震“东发学派”创始人。主张经世致用,反对空谈义理。天人两分。心只是灵明,不能传,也不须传。道不离器、物各有理。知先行后。许衡理学家,元代百科全书式的通儒和学术大师。实行儒家的仁政以获得民心,获得民心的关键,则在于实行“汉法”。刘因著名理学家、诗人。理是天地万物本体,天地万物皆由理所生,万物形体消灭后又复归于理。天人合一。物以道为体,舍道则物无所依据。人性善恶,取决于“阴阳”二气。无待于外,自求本心;养气持守、不动心。邓牧道家学者。宋元之际代表性社会批判思想家。宇宙源于无形,因阴阳变化交合而生有形。“数”左右历史进程。鄙视世俗,崇尚读书,淡泊名利。生死是事物发展的必然规律,不可改变。猛烈抨击君主专制,人人可做君主,衷情圣王的“明君论”。“一介之士”是“至宝”。无为,小国寡民。郑思肖诗人、画家。忠义。吴澄杰出理学家、经学家、教育家。天为道统之原。天地日月人物皆本于“一气”。“气”具实体性,是形成天地人物的质料。宇宙本原为“理”和太极。理为太极,为精神本体。太极等同于天、帝、神、命、性、德、仁等。心性说“和会朱陆”(朱熹的格物和陆九渊的持之本心)。郑玉理学家理气相即。和会朱陆(朱熹、陆九渊)。以“诚”为本。尚实斥虚。明谢应芳理学家。反佛、道。笃志卫道和忧民情怀。对儒道身体力行,时时刻刻遵守。刘基通经史、晓天文、精兵法,与宋濂、叶琛、章溢合称浙东四大名士。融会理学诸派,又以儒道互补。法治。方孝孺大臣、学者、文学家、散文家、思想家。道、气、文三者合一。民本。法治。曹端著名学者、理学家。被论者推为“明初理学之冠”。屏斥佛教与道教。推尊“太极”,认为是事物本源,是“理”是“道”。以德服人,知行合一。重心之未发时“预养”功夫,主要是“诚”、“敬”。薛瑄著名思想家、理学家、文学家,河东学派创始人,清人称之为“明初理学之冠”“开明代道学之基”。理在气中,以气为本。理只在气中,决不可分先后。天地间只一气,天地万物皆气聚而成形。实学。复性。吴与弼崇仁学派创立者,著名理学家、教育家。万变而各有定理。存天理,灭人欲。穷通、得丧、死生、忧乐,一听于天。未至于天道,未至于圣人,不可谓之成人。圣人体天。惟学圣贤为无弊。苟一毫不尽其道,即是自绝于天。天之元气。人性本善。胡居仁理学家。以主忠信为先,以求放心为要。强调诚敬、慎独、力行。陈献章江门学派创立者,开明儒家心学先河。吃紧工夫全在涵养,喜恕未发而非空,万感交集而不动。(黄宗羲评语)王守仁著名思想家、文学家、哲学家和军事家,陆王心学集大成者。阳明学是明代影响最大的哲学思想。无善无恶心之体,有善有恶意之动;知善知恶是良知,为善去恶是格物。《传习录》王艮传承阳明心学的泰州学派创立者。百姓日用是道。满街都是圣人。尧舜与途人一,圣人与凡人一。正人必先正己。以身为本(重身)。以孝弟为本(重孝)。何瑭学者。甘泉以存心为主,予以格物致知为先。非存心固无以为格致之本。物格知至,则心之体用益备。王廷相著名文学家、思想家、哲学家。明朝文坛“前七子”之一。提倡独立思考,反对因袭旧说。天地万物的本原就是元气。彻底的无神论。历史进化论。优胜劣汰。批判五行说。概率论萌芽。梦境受肉体感觉和醒时思维影响。罗钦顺著名哲学家,“气学”创立者和代表人物之一。“气”是宇宙万物根本,“理”是“气”运动变化的条理秩序。气有聚散,聚散之理就在其中。理在事中。格物是格天下之物,不只是格此心;穷理是穷天下事物之理,不只是穷心中之理;资于外求,达到内外合一境界。黄绾学者。批判王学“良知说”和“程朱理学”,反对士大夫空谈理性耻于言行,主张经世反对弃世,成为中国思想史上较早全面对王学批判的人物。颜钧泰州学派重要代表人物,被誉为平民思想家。大中学(大学中庸之学):平民儒学,不重在教人如何“做官”“治世”,而是重在如何“做人”“救世”。欧阳德著名理学家,江右王门主要代表人物之一。指出“良知”与“知觉”的不同:知觉与良知,名同而实异;知觉未必皆善,良知者——知恻隐、知羞恶、知恭敬、知是非,是本然之善。湛若水哲学家、教育家、书法家。建立“甘泉学说”。合一论:心与物、理与气、心与理、心与性、知与行、理与欲、虚与实,都是合一不可分割的。邹守益著名理学家、教育家。教育是人后天赖以长进的最根本的途径。把王守仁的“致良知”学说作为道德教育的根本。聂豹王守仁心学正统传人。“良知”不是现成的,要通过“动静无心,内外两忘”的涵养功夫才能达到。罗洪先理学家、地图学家。致良知。陈建学者。阐明朱子学问思想的先后次序,说明朱学和陆学的不同,辨明王守仁《朱子晚年定论》中立论的根本错误。钱德洪王阳明之后儒家心学的重要代表人物之一。为学注重“为善去恶”的修炼功夫,对“天泉四句教”有独到见解。何心隐王阳明“心学”之泰州学派弟子。人为天地之心,心是太极,心即是理。张居正内阁首辅,著名政治家、改革家。辅佐万历皇帝朱翊钧开创“万历新政”。近民便俗、通识时变的社会变革思想。不拘一格、敦本务实的选才用人思想。以伸张法纪为中心的整顿吏治思想。王畿王门七派中“浙中派”创始人,阳明学派主要成员之一。以“四无”为核心,修正王守仁“四句教”。心、意、知、物只是一事。从先天心体上立根。良知一点虚明,便是作圣之机;时时保住此一点虚明,不为旦昼梏亡,便是致知。不重“致良知”,强调自由自在的处世态度。胡直学者。理在心,不在天地万物。心造天地万物。在为学之序上,提出“物理远而心性近”,主张以心性为先。罗汝芳著名哲学家、教育家、文学家、诗人,泰州学派代表人物。被誉为明末清初黄宗羲等启蒙思想家的先驱。大道只在自身,人的一切都是“道”的作用和表现。只要具备肉体形躯,就有了做圣人的条件。不学不虑,就可以造就“良知良能”。人的良知不会泯灭,圣愚差别只在“觉”与“迷”。李贽官员、思想家、文学家,泰州学派的一代宗师。贬斥程朱理学为伪道学。儒家“六经”经过后人吹捧拔高,不能当真理。必须打破孔孟之道及变种宋明理学对人的桎梏。不存在高下贵贱。反对理学空谈,提倡功利主义。至道无为、至治无声、至教无言。顾宪成官员,思想家,东林党领袖。对王守仁“心学”及王学末流在道德修养和认识论方面宣扬的种种虚、空、玄的主张和说教进行猛烈抨击和批判,推动了实学思潮的高涨。吕坤文学家、思想家。气一元论,天地万物只是一气聚散。道器非两物,理气非两件。焦竑大学者。承接与发展了晚明“泰州学派”的思想革新运动,打破了程朱理学教条。学道者当扫尽古人刍狗,从自己胸中辟出一片天地。杨东明著名理学家,北方王门学派代表人物之一。以气为本。理气断非二物。气质之外无性。本性之善,乃为至善。心性合一。高攀龙政治家、思想家,东林党领袖,“东林八君子”之一。静坐功夫:以“平常”为要诀,即清静自然。静中只体认本性、原来本色,还他湛然而已。又把理学“主一”观念引入静坐论,一即平常之体,主则有意存,具有“以静为主,动静交养”的含意。徐光启著名科学家、政治家。是一位沟通中西文化的先行者,为17世纪中西文化交流作出了重要贡献,中国近代科学先驱。经世致用。“富国必以本业”的农本思想。重农不抑商。荒政观。人富而仁义附。对待西方技术“会通以求超胜”。反迷信。技术救世。“物能”与“技能”并重。“天人合一”的生态观。耶儒互补。“大农业”系统观。“私”与“利”的合理性。刘宗周明代最后一位儒学大师,也是心学的殿军。“慎独”是刘宗周全部学说的宗旨,“诚意”是他全部学说的根基。黄道周明末学者、书画家、文学家、儒学大师、民族英雄。重仁义。爱人安民。举贤才。正君道。 清宋应星明末清初著名科学家、哲学家。批判怪力乱神,主张试见和试验。“形气”论。“二气五行说”。万物“生化之理”。《天工开物》熊伯龙顺治帝老师。学者。宗旨在于劝世人不要受惑于神怪祸福。自然界及其秩序是自然而然的,天是自然的,没有意志,不能干预人事。方以智著名哲学家、科学家。主张中西合璧,儒、释、道三教归一。陆世仪理学家、文学家,被誉为江南大儒。是对中国思想进程有重大影响的思想家之一。实学:以“居敬穷理”为本,着重内心修养,主张读书要讲求实用。张履祥著名理学家,清初朱子学的倡导者,理学史上最重要的传道人物之一。不务虚谈,践履笃实。经世治生,耕读并重,打破了传统的“学而优则仕”。朱之瑜学者、教育家。和黄宗羲、王夫之、顾炎武、颜元一起被称为明末清初中国五大学者。主张忠君爱国,推崇苏武、文天祥的伟大人格。论学问以实用为标准。孙奇逢理学大家。与李颙、黄宗羲齐名,合称明末清初三大儒。将朱熹的“格物致知”与王守仁的“致良知”合二为一。“顿从渐来”的顿渐合一说。将“道问学”与“尊德性”合二为一。躬行实践、经世载物。知行合一。陈确明末清初思想家,明末大儒刘宗周弟子。知过改过,便是圣学;学问之道无他,惟时时知过改过。特重当下工夫。顾炎武明末清初杰出思想家、经学家、史地学家和音韵学家,清初继往开来的一代宗师,被誉为清学“开山始祖”。重实用而不尚空谈。提倡“利国富民”。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应撝谦经学家,学者。做学问不喜陆王家言,“阳明之功谲而不正”,“阳明自少独学无师,坚于自用,其论性论太极,亦颇与程朱不同,然其教人用功,必以穷理格物为本,谨守朱子家法。”傅山道家思想家、书法家、医学家。批评理学。以老庄为宗趣。汤斌政治家、理学家。笃守程朱,亦不薄陆王;朱王合一,返归本旨。反对讲学空谈,力求笃行实践。主敬。存天理。朱用纯著名理学家、教育家。以程朱理学为本,提倡知行并进,躬行实践。王夫之与顾炎武、黄宗羲并称明清之际三大思想家。反禁欲主义,提倡不能离开人欲空谈天理,天理即在人欲之中。均天下、反专制、爱国理想。气一元论。反对“生而知之”。克念。理势合一。性日生而日成。陆陇其理学家。被清廷誉为“本朝理学儒臣第一”。尊崇朱熹理学、力辟王守仁心学。学术必须致于实用,实行则须始于实学。黄宗羲经学家、史学家、思想家、地理学家、天文历算学家、教育家。与顾炎武、王夫之并称“明末清初三大思想家”。反对“理在气先”,“理”不是客观存在,而是“气”的运动规律。盈天地皆心。认为王学中“致良知”的“致”,就是“行”,两者别无二致。刘献廷地理学家。喜研究佛经。有人称以他为代表的学者为“广阳学派”。以当时知识份子不敢踏出书房一步为耻。尤为厌恶知识份子唯利是图,认为人即是上天的具体化,可以为天主持公道,将天的好生之德广被人间。人生于气运流行中,当人与气运搏斗,个人家庭可以弃而不顾,因为王道重人情,是站在天下人的立场而言。费密著名学者、诗人和思想家。以汉儒为宗,力倡实学,反对宋儒空虚疏狂的积习,对其抹煞汉唐诸儒的功绩表示异议。对宋明理学“道统论”进行深刻批判。唐甄思想家、政论家。尽性与事功相互统一的心性学说。经世致用、救世治民才是圣人之道的根本宗旨。颜元思想家、教育家,“颜李学派”创始人。“习动”“实学”“习行”“致用”几方面并重。培养文武兼备、经世致用的人才。猛烈抨击宋明理学家“穷理居敬”“静坐冥想”主张。李颙哲学家。理学造诣很高,被称为“海内大儒”。明体适用,即“明道存心以为本,经世宰物以为用”。提倡“悔过自新”。明学术、正人心。王源思想家。经世致用。太极实有。天胜人,人胜天。人性无善恶论。无神论。毛奇龄经学家、文学家。批驳程朱理学,认为有极不妥帖处至篡改了经意。极力推崇汉学,提出治经新方法。李光地名臣、理学家。提倡实学、反对僵化、主张兼收并蓄和会通中西。张伯行大臣,理学家。主张穷理,重视《小学》,并把自己对儒家思想尤其是程朱理学的信仰贯彻于人伦日用之间,以指导自己的人生。李塨哲学家、教育家。理气一元论。理在事中、理气不二。因行得知,不能离行言知。王懋竑学者,毕生研究朱熹之学。进行朱子学研究时把汉学与宋学相结合。方苞散文家,桐城派创始人,与姚鼐、刘大櫆合称桐城三祖。治学宗旨,以儒家经典为基础,尊奉程朱理学,日常生活,都遵循古礼。首创“义法”说,倡“道”“文”统一。江永著名经学家、音韵学家、天文学家和数学家,皖派经学创始人。治学特点突出表现为“经世致用”。在治学之道上要求做到“博”、“精”、“新”。在具体方法上提倡“比勘”。程廷祚理学家浪客行漫画。颜元、李塨学派重要弟子。天地而下,一气而已。生生不已,以两为体。气外无性,广其爱而节其爱。戴震著名语言文字学家、哲学家、思想家。梁启超称之为“前清学者第一人”。气化即道。就事求理。血气心知。理存于欲。遂欲达情。汪缙思想家,佛学家。名利共物役。春从江岸转,礼到贩夫真。直入山中去,山中别有天;此心无处住雾霭的意思,随处好安禅。汪中著名哲学家、文学家、史学家,与阮元、焦循同为“扬州学派”杰出代表。推六经之旨,以合于世用。彭绍升著名理学家、佛学家和文学家。以打通儒、释藩篱为宗旨。吸收华严宗旨对净土教义进行理论深化。洪亮吉经学家、文学家。论人口增长过速之害,实为近代人口学说之先驱。无神论。人口绝对过剩论。关注水土流失问题。生态农业思想。人与环境相依存。可持续发展思想萌芽。人能改造自然。章学诚杰出史学家和思想家,中国古典史学终结者、方志学奠基人,有“浙东史学殿军”之誉。六经皆史。修辞立诚,主“敬”。论古必恕。“读书养气之功﹐博古通经之要﹐亲师近友之益﹐取材求助之方”是论文前提。气昌而情挚。文贵发明,亦期用世。焦循哲学家、数学家、戏曲理论家。完整的经学本质包含两方面的内容:客观的学问的和主观的性灵。龚自珍思想家、诗人、文学家和改良主义的先驱者。今文经学杂以谶纬五行是“恶习”。经世致用,学术要为现实服务。古代一切历史文化功罪全归史官,史官之所以可尊,在能从全面着眼,作客观公正的现实政治社会批判。阮元著作家、刊刻家、思想家。被尊为三朝阁老、九省疆臣,一代文宗。“余之说经,推明古经,实事求是而已伊泽千夏,非敢立异也”。将格物与实践统一起来,关注“家国天下之事”。讲求“因古训以求义理”,“圣贤之言,不但深远者非训诂不明,即浅近者亦非训诂不明。”魏源启蒙思想家、政治家、文学家。近代中国“睁眼看世界”的首批知识分子的优秀代表。经世致用。变古愈尽,便民愈甚。学习西方先进科学技术。师夷长技以制夷。《海国图志》唐鉴晚清理学大家。独宗程朱,力排陆王。重宋学而轻汉学。重义理而轻文章。重视经济之学,倡导“守道救时”。洪秀全太平天国领袖。一神论,全盘否定孔孟。神前人人平等:有田同耕,有饭同食,有衣同穿,有钱同使,无处不均匀,无处不饱暖。天下为公。男女平等。洪仁玕太平天国后期主要领袖。把传统儒家思想和近代西方思想结合起来。死生有术,富贵在地。以夏变夷、吊民伐罪。遏欲存理。因时制宜,学习西方。曾国藩中国近代政治家、战略家、理学家、文学家,湘军的创立者和统帅。与胡林翼并称曾胡响水教育网,与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并称“晚清四大名臣”。程朱理学与陆王心学应取其同、避其异、扬其长、兼收并蓄。天地万物均因禀气而生,气是构成天地万物的最终基元,天地万物“同体”。人与物、圣人与常人所禀有之气不同。《曾国藩家书》冯桂芬改良主义之先驱人物。尤重经世致用之学。最早表达了“中体西用”的指导思想分镜头稿本。陈澧著名学者,理学家。通过著述教学挽救学风世风。道统。修养为圣。谭嗣同著名政治家、思想家,维新派人士。其所著《仁学》,是维新派第一部哲学著作,也是中国近代思想史中的重要著作。“戊戌六君子”之一。仁学精神:“冲决罗网”以正其义;将科学、哲学、宗教冶为一炉以更适于人生之用;根本排斥尊古。善恶论:天地间无所谓恶,恶是名不是实;无人欲便无天理。皮锡瑞清末学者,经学大师。主张通达古今之变以经世致用。章炳麟清末民初思想家、新法家代表人物、史学家、国学大师、民主主义革命者。“外能利物,内以遣忧”之学皆有价值。对荀子、庄子、老子三家思想加以揄扬,尊子贬孔。受唯识学影响,充满个体主义、相对主义色彩。
道家
传承道家思想弘扬道教文化

欢迎添加我的私人号:cangzhuyong一一起交流
文章归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