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家相传13代的藏书楼,独家揭秘天一阁古籍修复技艺-典藏
古籍修复技术在中国拥有上千年的流传史,历代许多文人墨客都曾参与和推动这一技艺的发展,在其后来的发展中还形成了流派纷呈的盛况。
新中国成立后,随着古籍修复艺人的年龄逐渐增长,后继无人或者技艺人转行另寻他路等情况造成多个流派逐渐消失,留下的技艺就显得尤为珍贵。
天一阁作为古代藏书楼的典范,藏书、护书的方法和理念代代相传苏达仁,在经历了几代人的不懈努力之后,总结出一套具有浙江特色的护书之法,值得每一位修复工作者和爱书人士学习和继承。
天一阁藏书概况
藏书作为传承中华文明的一种方式,已有几千年之久。从石室金匮到寺院藏书,从官立书院、私家藏书楼到公共图书馆,几经更替。现如今,真正意义上的藏书楼已所剩无几,而宁波的天一阁历尽沧桑,以其特有的意志力保存了下来。
天一阁藏书楼主人范钦十分注重对藏书的保护,采用芸香辟蠹、英石吸潮、曝书去湿等手段和措施来防虫防潮。为了使藏书能久聚不散,范钦立下了“代不分书,书不出阁”的遗训,制定了“禁以书下阁梯,非各房子孙齐至,不开锁。子孙无故开门入阁者,罚不与祭三次;私领亲友入阁及开橱者,罚不与祭一年;擅将书借出者,罚不与祭三年”等一系列藏书管理制度,藏书成为家族共管财产,子孙恪守相传13 代仍完整地保留下来双人舞慢三。
1949 年,国家管理天一阁后万玮乔,由于政府的重视和对天一阁的信赖,许多收藏家将其私人收藏捐献给国家,天一阁成为宁波私家藏书的汇聚中心,其藏书从1.7 万卷增加到30 万余卷,书画碑帖8000 余件,并收藏有大量地方工艺精品金隅时代城。目前天一阁藏书中不乏珍本、孤本,同时也保存了大量的浙东文献和谱牒,成为天一阁藏书一大特色。
1 修复(定位)。摄影/ 于美娜
天一阁藏书经历几百年沧桑,破损严重。经统计,天一阁藏古籍158841 册,其中上等级古籍58287 册,占古籍总数的36.70%。一级破损占0.88%,计1391 册;二级破损占3.36%,计5342 册;三级破损占3.31%,计5248 册。一级破损濒临自毁,需抢救性修复;二级破损属于损毁严重,急需修复;三级破损属于中度破损,急需修复。1958 年,天一阁聘请严春航启动古籍修复工作,于1996 年成立古籍修复小组,至今已完成400 余册科举录和200 余册地方志的修复工作。但是和天一阁藏破损古籍总量相比,这些远远不够。
2 拍照建档。摄影/ 杨辉
3 纤维检测。摄影/ 于美娜
古籍保管现状
破损情况调查
在长期的保存和利用过程中,这些珍贵的古籍遭受到不同程度的损坏,均按照WW/T0026-2010《馆藏纸质文物病害分类与图示》的要求进行了病害调查和整体评估。破损古籍主要病害类型有:变色、变形、残缺、动物损害、断裂、断线、书脊开裂、水渍、炭化、污渍、锈蚀、絮化、烟熏、晕色、粘连、折痕、皱褶等。纸张脆化、变色的占90% 以上;有不同程度破损、动物损害的占85% 以上;其中严重破损、危及保存利用的约占60%,有些纸张呈黄褐色,机械强度几乎完全丧失,甚至已经支离破碎,无法提供使用。
4清洁。摄影/杨辉
5 晾书。摄影/ 杨辉
滋生病害因素和机理
影响古籍保存的自然因素主要有阳光、温湿度、水火、有害气体、微生物、生物等。
1. 阳光
阳光不仅可以抑制和消灭细菌,还可以去除潮湿,但是阳光中的紫外线长时间照射古籍,会使纸张褪色、变色,甚至脆化。原因是古籍纸质属植物纤维,受到阳光照射后,纸张会枯燥而失去韧性。当纸张长久曝于阳光下时,纸张纤维断裂发生“光解作用”。另外,空气中的氧在阳光的作用下变成游离氧,与空气中的水分子结合,产生过氧化氢大高静流,张家港交通违章查询发生“光氧化作用”产生氧化纤维素,从而使古纸褪色、变色、脆化秦晋肴之战,甚至一触即碎。
2. 温湿度
温湿度的变化是影响古籍的又一个自然因素。据化学分析,温度超过常温(23℃)10℃,纸张内含有的酸碱杂质对家谱的损伤会增加3 倍。尤其是在温湿度变化频繁的气候下,纸张收缩、膨胀剧烈,对古籍的损伤更为严重老郭讲水浒。此外,空气中的湿度过重,为微生物的滋生提供了很好的繁殖环境,会加速古籍的损伤;并且高湿度使得水蒸气浸渍古籍,干后形成大小不一的水渍,使纸张起皱,日久还会使书页粘连形成板结难揭的书砖,为修复工作带来极大的难度。
3. 有害气体
有害气体是古籍的“慢性杀手”。空气中的有害气体如二氧化硫、三氧化硫、二氧化氮、硫化氢等,对古籍都有危害。由于全球工业化的不断发展,空气中的有害气体排放量逐年增长,特别是二氧化硫,与空气中的水分反应形成硫酸,侵入古籍中,加速纸张纤维的酸化,使纸张纤维断裂,失去韧性。
4. 微生物
破坏古籍的微生物有细菌和真菌。真菌对环境的适应能力很强,在湿度60% 以上、温度23℃以上的环境中,真菌便能够大量地生长繁殖。真菌对古籍造成的危害是腐蚀性的,被腐蚀后的书页往往变湿粘连、纤维撕裂、酸度甚高、腐烂变质。
5. 害虫
天一阁现在修复的古籍,大多是修补被生物(蠹鱼、蛀虫、苍蝇等)蛀坏的书页。它们将古籍蛀食得千疮百孔,古籍中很多珍贵的文献资料被蛀食后,不仅修补困难,而且部分文字内容已经无法识别,甚至缺失。
如果说自然因素是造成古籍损伤的内因,那么人为因素则是造成古籍破损的外因。同自然因素一样,人为造成的古籍损害也不容忽视。
有些古籍翻阅的次数多了,部分书页会被撕裂,偶有断线、掉页、中缝开裂、书口断裂等。有时由于阅读者的粗心大意,将书页抓伤,甚至使古籍受到汗渍、油渍、墨汁、羹汤、果汁、饮料等污染。更有人为了截取古籍中的部分资料文字,将书页撕下或用刀割下周瑛锋,造成古籍书页的残缺,直接影响了古籍的版本价值和使用价值。
此外,由于展览、陈列的需要,在布展时,部分从业人员(保管员、修复人员、陈列人员、摄影师和相关管理人员)缺乏保护性操作常识,也给古籍造成了诸多不必要的破损甚至是不可逆转的破坏。
6 拼接定位。摄影/ 杨辉
7 修复。摄影/ 李小赟
古籍修复的原则
古籍修复的目的在于延长其寿命,但修复结果是修复人员主观判断、个人经验、设备、材料以及环境等因素综合作用的体现,修复操作中的不确定性非常突出,往往因为轻率的判断、被忽视的因素或者不适当的修复方法而给古籍带来更大的破坏,导致不可挽回的损失。这就要求古籍修复的质量必须得到一定程度的保证,明确制定并严格遵守修复原则尤为必要。在实际修复工作中,天一阁博物馆制定了六项原则。
安全性原则
安全是古籍修复时的首要原则,具体包括:
1.古籍实体的安全
对全部出库古籍进行全程跟踪监管,对修复场所进行不间断监控,严格办理古籍交接检查登记手续,从各环节杜绝古籍丢失。
2. 修复措施和材料安全
要求全部以手工操作方式进行修复,且工作人员必须拥有古籍修复经验。修复方法应先经过试验,确认没有问题后再着手修复。修复过程中使用的去酸药剂天然环保,PH 值呈中性或弱碱性;修复用纸符合长久保管要求。
3.修复环境安全
专门划出独立的修复场所,安装温湿度自动控制系统、消防系统、监控系统、门禁系统等,提供适宜的修复环境。
整旧如旧原则
最大限度地保持古籍旧观,修复中只去除不利于古籍保管的灰尘、污渍、金属物及锈迹等,对于古籍上的批注文字、笔迹等必须保留。破碎古籍拼接后有部分内容丢失的要维持原样,不要单凭臆断擅自补充内容。原封面也存入案卷后永久保存,尽可能地维护古籍的原始性和真实性。
最小干预原则
最小干预是古籍修复中非常重要的原则,前文提到修复中存在着多种不确定性,对古籍来说,不是修复越多越好,而应根据古籍纸张实际情况决定。可修可不修的不修,可以修补的不托裱。修复的面积应尽可能小,使用的修复材料应尽可能少。
8 喷润排列。摄影/ 于美娜
9 书页压平。摄影/ 李贤惠
相似性和可识别性原则
修复材料和黏合剂要正确选用,选择颜色相似、薄厚相仿、柔韧适合的手工纸作为修复材料。民国时期的旧纸不利于长久保存,因此不宜作为修复材料。修复用纸允许有一定的色差,以便能够准确判断修复的位置、面积和措施,保留家谱原有信息。黏合剂宜选用PH 接近中性且稳定性好的小麦淀粉制作的浆糊。未经实践验证过的新材料应慎重选用。
可逆性原则
使用的修复材料和措施应该具有可逆性寒门闺秀,今后可以根据需要取下修复材料,且不会造成不可逆转损害,以恢复旧观。在对修复后的古籍进行装订时丧尸出笼2,除原先已有的装订孔外,应另接装订边,不宜在古籍上直接打孔装订,以便保留古籍原貌。
10 折书页。摄影/ 李贤惠
11 敲书。摄影/ 杨辉
不蛮干原则
明朝周嘉胄在《装潢志》里提出“不遇良工,宁存故物”,条件不成熟时切尔西队徽,宁可暂时搁置。在实际修复工作中,经常会遇到意想不到的情况,如用化学胶水粘合、用透明胶带粘连等。这些材料影响古籍长久保管,但目前揭帖、清除技术还不成熟,这种情形下,就应暂时搁置,待将来技术可行后再行处理。切不可轻率蛮干,以免造成“修复性破坏”,留下无法弥补的遗憾。
上述原则不一定全面,总的指导思想是最大限度地延长古籍保管寿命,在维护古籍原貌和延长保管寿命之间,寻求最佳结合点。
12 修剪书页。摄影/ 李贤惠
13 书口齐栏。摄影/ 李贤惠
古籍修复工作的要点
明确工作内容
为了减少磨损和提高效率,古籍的修复和数字化工作宜同时进行,具体工作内容包括:
1. 实体整理。按要求区分全宗、分类、立卷、排序、编页、编目、修复鉴定以及打印封面、卷内目录、案卷号条形码等。
2. 修复。对古籍进行除尘、去污、消毒、杀虫和整形处理;按照修复标准对破损古籍进行手工修复;接装订边。
3. 冷光扫描。
周盛俊杰使用冷光源扫描仪形成电子图像,并对图像进行纠偏、去污、去噪等处理。
4. 著录和数字化处理。图像存储、PDF 制作、数据著录、生成档号、数据挂接、数据验收和提交等。
5. 装订。对整理、修复和数字化处理后的实体古籍进行装订。
14 压实。摄影/ 李贤惠
15 订纸捻。摄影/ 李贤惠
理顺工作流程
天一阁博物馆根据工作分工和业务环节制作项目流程图。
根据文物保护修复原则和国内外常见纸质文物保护修复方法,结合对馆藏古籍保存现状的调查和评估以及确立的保护修复工作目标及本馆国家级古籍修复中心实力,设计技术路线如下:
项目通过验收后,入库保存。整个过程均按照天一阁藏品修复部《古籍保护修复登记表》编写的要求做好家谱记录工作。
16 装订。摄影/ 李贤惠
加强项目管理
为了保障古籍的安全和项目顺利开展,天一阁博物馆从以下三方面采取措施:一是在流程运转方面,给每卷古籍附上《修复记录表》,记录古籍下架、出库、整理、修复、装订、验收、上架等每个环节经手的责任人和办理时间;二是制定工作制度和工作规程,明确具体工作内容和质量要求,通过培训,让各环节工作人员熟知做什么、怎么做和做到什么样;三是严格按照验收标准,逐卷逐页检查完成质量,发现问题立即整改,并建立处罚机制。修复后的古籍要达到厚薄适宜且光洁、舒展平整、质地柔软、保管寿命长,即修复件要“薄、光、平、软、长”。
为了加强保护,天一阁博物馆专门开辟了特藏库房,用于保管古籍。古籍原件原则上不再提供利用,而以复制件代替姬狐公主。而且经过详细著录,并与扫描图像成功挂接,建成古籍全文数据库,检索更加方便快捷,提供利用和服务更为便利。
文?图|于美娜
于美娜,宁波市天一阁博物馆古籍修复师、宁波市文化艺术新秀、宁波市书画研究会会员
参考书目与延伸阅读
杨晓黎,《略论图书馆善本古籍的修复》,《图书馆工作与研究》,2002 年第6 期
王巨安、沈大晟,《古籍修复南派技艺与浙江传人》,《图书馆杂志》,2014 年第10 期
张晓彤、王云峰等,《纸质文物保护修复的传统与现代》,《中国文物科学研究》,2007 年第1 期,第62 页
史凤联,《托裱严重破损文件的一些方法》,《家谱学研究》,2001 年第2 期,第58 页
龚德才、奚三彩等,《纸质文物保护研究》,《文物保护研究》,1997 年第4 期,第135 页
本文刊载于《典藏·古美术》中国版2018年2月刊,原标题为《百年无残页·故纸有遗香——天一阁古籍修复技艺》。
精彩回顾:
典藏 x Artcoco第一届摄影大赛开奖啦!
春节我去俄罗斯冬宫看了达?芬奇的《丽塔圣母》和马蒂斯的《舞蹈》,你呢?
狗年旺旺旺,周昉、李迪、郎世宁,你最喜欢谁家的狗?